埃德蒙顿华人社区-Edmonton China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083|回复: 0

经方众谈:(7)桂枝加附子汤

[复制链接]
鲜花(5) 鸡蛋(0)
发表于 2018-9-10 18: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老杨团队,追求完美;客户至上,服务到位!
7.        桂枝加附子汤
8 I& j: o4 r. S3 G& G# q8 P' {( y, _$ ^% h3 \/ ^
桂枝去皮3两  芍药3两  甘草炙3两  生姜切3两  大枣擘12枚  附子炮, 去皮, 破八片1枚  
3 O2 p5 w% |# A: `' ?' F桂枝10g 白芍10g 炙甘草10g 炮附子6g 生姜10g 红枣12枚& P, B$ k! `0 H
右六味, 以水七升, 煮取三升, 去滓, 溫服一升。
! n( R3 k( V* O4 m9 \2 H! Z
- q2 A1 T2 ?3 T0 r2 \# H" {【主治】% I0 T& P5 n; i

' H- L$ v: J1 m* T# K太阳病, 发汗, 遂漏不止, 其人恶风, 小便难, 四肢微急, 难以屈伸者。
* H  F$ Q8 B0 ?- t7 ?# L# h& h, \) u. |! N, @7 @
此治太阳少阴同病之方, 具有调和营卫, 温阳固表, 敛液止汗之能。临床用于汗漏不止, 恶风寒, 四肢拘急, 脉微或浮而无力者。
5 D6 u' C* ]2 H  o2 Y) @
$ a5 U* [- i4 }* B+ a3 @9 q8 z2 j涕、唾、泪、乳、血、带、尿、便, 与汗一样, 同属水谷津液所化, 皆为机体分泌、代谢物。阳气虚弱, 固摄无权之多涕、多尿、乳溢、流泪不止、二便失禁、带下绵绵、经水淋漓、便血、尿血、鼻衄, 皆可类比为汗漏不止。然诸出血证, 属热证多、阴虚证多, 故辨证确属阳气虚弱, 不能统血者方可使用。否则, 以热治热, 不啻火上浇油, 必致“血流如注”矣。; Z( p. \8 o- k/ C  I4 J% v

2 z& ]) `6 A1 J# g. g2 e同理, 凡属阳气虚弱、筋脉失养之腰背疼痛, 四肢酸困, 手足不温, 阴冷, 阳痿, 痛经, 不孕, 皆可用本方治疗。 % [$ [& c8 ~3 i" i( P- B
$ U( f; s* x& D$ X3 u
【类方】
' Q7 m& B& u) z7 Q5 W8 X9 X7 Q. U9 z( b' E8 ?* O/ w- r
1. 芍药甘草附子汤:皆可治汗后恶寒。不同者, 芍药甘草附子汤证表证已罢, 阴阳两虚, 故不发热, 仅恶寒。本证因表邪未解, 阳气损伤, 故仍有发热。9 \/ m/ e7 W& v+ ]
2.桂枝新加汤:同可治汗后发热、恶风、身疼痛。不同者, 桂枝新加汤证, 气阴两虚, 脉见沉迟。本证汗出过多, 阳气损伤。以汗漏不止、脉象微弱为主要症状。
7 \+ V! A6 k# B7 p: m- Q7 E& i& d3 q! G1 K
【临床运用】
; o& }0 L1 s( d- w3 x( }: n' Q1.贫血体质、老人衰弱、产妇等汗出过多, 而有失水倾向者;神经痛、偻麻质斯、足腓肠肌痉挛等。(《古方临床之运用》)
8 }- R: p! ~8 ]4 f& @0 X2. 外感后行房, 致汗多如雨, 恶寒, 脉浮涩者。(《三部六病精义》)( d! M6 J2 o2 H3 k3 q9 ^
3. 治心腹疼痛, 手足逆冷, 身体拘急。(《针术秘要》)7 o* T$ y# K/ L! V: [$ I
4. 鼻衄。症见脉微细迟, 口淡, 苔白, 清便自调, 投寒凉止血剂不效。(《浙江中医》1958;10:34)) b. }9 i4 z1 H1 b: S/ f; S
5. 乳漏。兼乳汁色清, 神疲嗜睡, 畏寒喜温, 脉沉缓。(《浙江中医杂志》1987;11:499)
& _. r7 r) r" H; d6. 麻疹出而不透。伴疹色淡白, 四末不温, 舌淡, 神倦嗜睡。(《新中医》1985;4:41)
  S- W- N3 _9 ]7 Y+ ~- F. `7 D适应症:感冒、恶寒、尿量少、发汗过多, 止发汗、产后脱汗、半身不遂、小儿麻痺、筋痉挛、神经痛、手足冷。阳虚漏乳、月经过多, 产后不安腿综合征.
. W+ z% k, }. n% o/ {+ W5 I
5 d6 N* s/ N$ H0 X$ O! X名家经验谈:
7 J) s8 k9 u4 Y! i4 i- F. R3 k' l
伤寒论经文说:「太阳病, 发汗, 遂漏不止, 其人恶风, 小便难, 四肢微急, 难以屈伸者, 桂枝加附子汤主之」。从伤寒论这条原文与其药味讨论已能够简单知悉桂枝加附子汤的使用主证病理与病机。
# h" K/ Q2 L) a/ J' Y4 ]
3 ~. p$ e. W+ |0 X/ c. G: D1 e+ Z桂枝加附子汤的病理发展的机构这条经文记载意义翻译成白话简易说:有「太阳病表实症」这样病症出现, 以常规的汉方处理, 就是以辛温药材麻黄剂发汗, 不过因麻黄药量使用过重或使用不合时机, 汗腺刺激过度, 流汗过多, 同时心脏因麻黄、桂枝的刺激作用亦心跳加速, 引发心悸, 或者不得其法发汗, 亦即该用桂枝汤调解身体的营卫机能, 缓缓流汗的时刻, 却反而误用麻黄汤, 以致过度刺激汗腺, 结果汗腺受到麻、桂药物之刺激, 造成过度流汗, 「遂漏汗不止」的病理情况。此时, 皮肤血管也因扩张而使血液快速循环。
; _& Y, F8 h& s- a
9 P* E0 o0 @! C2 _* r2 l汗液由于肌肤之阳性地区汗腺分泌, 也就是汗液是阴性的体液在皮肤汗腺所化而成, 流汗太多, 体液因之分佈不足, 有时就会有体液与代谢体温两伤的情况, 这就是「阴阳两伤」。因流汗过度消耗流出的体液与电解质, 就会造成「伤阴与伤津」现象, 伤阴与伤津亦同时流失大量电解质与水分, 尤其是「钠离子与钙质与镁离子」缺乏。这时的肌肉就易受刺激而痉挛抽筋。故曰:四肢急。
8 n$ M( A: d) T
- ]  }) s3 ?9 ]  q流汗同时亦发散许多体内热量, 热量就是人体代谢所产生阳气的表现。故流失大汗时候, 散发大量热量外泄, 同时也会伤到身体体温的生理作用, 故四肢畏寒。但是一项反应对每病人生理情况而言, 究竟是伤阴, 还是伤阳, 还是阴阳两伤的结果, 当然是其体质与受伤情况有很大相关。如果阴虚体质, 最可能伤阴最严重;如果平素阳虚, 那么汗流出太多, 伤阳症状可能就最突出。因此在这条内容陈述, 就是流汗太多, 就是导致阴阳两伤的情况。
8 w8 s; f/ _6 o' M7 ?* e( y' l6 b6 e7 ~* Z! X1 S4 ~. m1 s: y) B' `' R
何以知其人是进入阴阳两伤之情况?根据「其人恶风」这样临床症状, 不是因表邪未解, 仍然恶风寒, 就是因为汗出太多, 阳气被伤, 体温因此失调之故。
& N( L/ a/ k! g1 H) y在这里「小便难」, 是病人想小便, 结果尿不出来, 称为小便难。是因尿生成少, 即是因发汗过度, 水分流失太多, 体液被伤, 水分不足, 尿液形成减少不足, 故小便难。
5 N8 y/ w) {; q. G1 N. O  W, b; a! w1 F7 T7 k- L. e
另一方面, 同时汗流太多, 发散体温, 体温下降, 代谢力因此不足, 产生能量不足, 在下焦的肾脏与膀胱生理作用失控, 形成小便亦减少, 也是阳气被伤, 导致小便难的原因。
7 S0 [: {: ?5 P  {( o) |2 O  w0 M5 [3 Z! q# I) F1 F
所以从其人恶风、小便难这个症状, 亦提示了阴阳两伤的病程发展中。
" T/ D( v; k9 s! b8 I
  E5 \2 A4 h* v6 b4 N「四肢微急, 难以屈伸」, 是四肢肌肉轻度紧急, 活动性不好。一般是体液电解质流失, 筋脉不受滋润, 出现轻度紧急痉挛的情况。( p' r6 C( z& |2 x" a

# U: ~! p& V8 k( \/ q, {) B0 i但是, 阳气被伤, 体温不足时, 在如此经脉失温的时候, 末梢神经容易到达到肌筋紧张情况, 稍微风寒刺激就出现紧急痉挛。也如同在寒冷冬天, 寒冷降低体温, 经脉失去热度温煦, 肌肉突紧急痉挛。故「四肢微急, 难以屈伸」, 就是阴液所伤, 经脉失养, 同时也是经络上受伤失温的表现。
- `( q( N( B: G3 Z9 y8 w' |- e& O2 f! X3 A! f
故以上情况是病理就是太阳病, 出汗太多, 阴阳两伤, 在这种情况下, 表症仍未解, 故要解表。阴阳两伤, 按照常规思路, 应当阴阳双补, 但是依张仲景主要处理是以桂枝汤调整营卫生理作用, 加附子回阳。
. M+ Q+ t6 {; R7 f. ]% \! W' `9 j
, B. C  w7 l9 z1 m; T& t& s因此本桉只以补阳药以回阳, 而不强调用补阴药, 这种治疗思路就是「以汤液固阳保持体温, 以收敛体液进一步之耗损」如此而已。仲景认为津液是有形体之物, 属于阴, 在体内不能速生无形体热, 故当先急固。
' t: G  J) B6 U- b6 E: t  J& M( g. F5 O: ~% V) S" D6 _9 l
在此仲景不用沙参、玉竹、麦冬滋阴药去滋补津液, 是因这些药材作用太慢, 要达到效果, 缓不济急, 重点在亡阳的失温当时, 怕处理不当, 使人循环衰绝而休克虚脱死亡;故急用附子强心助阳, 阳固之后就有体力能摄阴, 让汗液不再流失, 以维持心力, 补充体液和热量, 这就是何以要用「桂枝加附子汤」之理。
$ A: z* K; Z6 o6 x: x( `, \" E8 f, `- E# P& L
因为附子有回阳救逆、逐寒燥湿、温助肾阳、强心兴奋、补火助阳、袪寒止痛, 发汗利尿作用。能导引补气药以收复散失的精神气力;引补血药以滋不足体液;引温暖药, 到达全身内外部以趋除寒湿。有强心镇痛、镇静、消炎与抗寒冷作用。
6 u: M* e' R- o& Y, N/ s  P6 o7 i9 I
临床上, 适用此方有表症「头痛、发烧、恶寒」等, 服用中药发汗, 或同时服用普拿疼或阿司匹林等西药, 发汗过度之后, 其主证以恶风、小便急而无尿液、四肢拘急、足软无力、四肢冷, 十指尤其冷, 有些时, 是因体温不达到手指而冷痛, 多大汗亡阳与半身多汗, 心阳虚, 脉欲脱。8 j: t# U, `% s; t4 a) m

1 F% [6 ?$ L! k9 H名家经验谈: 2 K( M1 V1 S% [' s
( |6 c3 v$ p) B- ]
讲到这个事情, 是亡阳。就是你阳气跑掉了, 抓不回来了。
" }, z$ A. G0 c9 ~
* Q) Y/ O5 X& \: l其实人的体表, 在发汗的时候, 一定会有阳气的损耗, 那是我们都知道的。所以用桂枝、大枣那么多补药, 才能让你好好的发个汗, 不然你发汗会虚。- B: b2 L# J9 k* e* A

! `0 Z- w2 q2 c- x: t如果一个人, 表面的阳气都没有了, 那他通常会怎么有甚么症状?他会汗流不停。这个跟我们之前谈到的”营卫不通”是类似的, 只是”营卫不通”里面还有足够的营气, 只是分不到卫气去, 所以不叫做有病。可是如果一个人阳气很虚损的话, 他就会汗流不停。
% O3 ^6 ]) c1 }$ t) }" ]+ g3 f/ e( b/ ~3 ^1 p% n
我有一个假设:就是人体里面津液有”活的水”跟”死的水”, 如果是活的水, 人体不会轻易的把它排掉;但是如果那个水能量已经太稀薄了, 身体已经把它当作是异类了, 那身体就会放它走, 汗就会流不停了。那会不会损耗呢, 还是会。因为汗是你心阳, 经过你的营份, 到你的卫份, 再排出来的东西。只要有流汗, 就会伤到心阳。
( s& [3 e# Q6 _
% K# e" |+ t% O' l2 A---
9 v# R, I, }+ U$ H) h发汗我们通常会用麻黄剂。麻黄是不管三七二十一, 都把汗抓出来的药, 如果这个人很虚, 可能就会发到亡阳。亡阳之后, 身体就抓不足水份, 水份一直流一直流, 于是就”漏不止”, 这个人会恶风, 到底还是不是桂枝汤症呢?就不一定了, 可能桂枝汤还在, 所以这个人还在恶风, 可能是这个人汗孔大开, 所以吹到风就受不了。/ s- b  R8 P6 `8 |/ `

3 w# _8 D' T, M% o因为汗流不停, 自然没有水份流到膀胱, 就尿不出了。因为你在大量的失汗, 全身的水份都不够, 就会由血液里面去夺取水份, 于是血就会变成干干的。由于血养筋, 血变干这个人就很容易抽筋。因为水份不够, 血液的水份一直被抽到肝, 筋没有血液去养它, 于是手脚会变有点绷紧。
' i1 B' k2 x' t( k: c% e  Y' N8 r$ V* r
主要症状:恶风、汗不止
; q2 i/ w5 J& Z$ [' k" @  h& B5 L: k( i5 b
兼症(不一定):小便会不会难、四肢会不会紧' U1 Y& R, m7 ^" ~( A

2 z/ R0 q; d9 v* ~$ c9 H! {9 M/ I7 y一枚炮附子=3两炮附子。如果是科中, 就等于5克的桂枝汤, 加1克的炮附子。
* d  R" M- ~1 y- f8 O3 _. ~2 F3 @! D; e( K5 s9 d  F1 z! ]
其他的太阳病也会有恶风、小便难, 所以”桂枝加附子汤”最大的主症是:汗流不停。( s, H0 |* i, W5 G$ O4 ?9 l

9 q4 T' g' v3 V% X5 H5 [0 q附子:2 \8 T4 n! q8 Y% \; a
* M3 u7 X& B' O
附子跟乌头、天雄是一家的, 乌头是母株啊, 乌头是细细的东西, 它会把能量(营养)分出来, 就在旁边。如果乌头是一个主根的话, 它旁边会牵一条细丝, 然后长一坨圆圆的东西, 这个是附子。而通常附子会比乌头粗又大, 这个肥肥的胎儿, 像不像一个小孩啊?所以附子很像一个胎元之气, 很补先天。( G% K( N. Y7 L3 B' t
! E6 l, V. W$ @# g
而附子有一个, 叫未分化的生命能。甚么是”未分化的生命能”?附子可以决定它可以以后长成乌头, 或是天雄, 所以它还没决定要长成甚么东西, 而它没有作出决定, 就有”未分化的生命能”的特质, 这种东西, 就是肾气的能量存在方式, 或说是肾上腺里面的干细胞(还没有分化的细胞)。* h, u  I# E% M

3 D, z" Z# Y, t5 K+ o! ~所以, 附子的共鸣在一个人的肾, 也就是命门这个位置。
* [1 z; {5 T! t* O' ~2 F0 ~6 D
8 b3 k! a& _' j& ?5 |6 [( g附子在炮制过程, 很容易坏掉……全世界的孤魂野鬼都很讨厌这味药。(略)
* C/ h' S: o- @4 r$ O% D! o' W/ l" N7 K9 v. X: n4 w
一枚附子, 如果开支散叶长乌头, 它就会比较驱风寒;如果附子长大以后不长乌头, 只往下长, 也就是不分能量出来, 它就是天雄, 大光棍, 把所有能量都不分出来, 这样的东西当然很固精了, 像道家修炼的人, 不近女色。吃进去都补在肾。, q4 b: x2 N( x+ P5 o4 y2 e% p
$ o, A( d2 P3 S: ^! ^
我们现在买到的天雄, 只是瘦附子, 都不是天雄。好的附子, 叫八头大附子, 气最足。/ C0 r6 v: g) I5 p0 L( i0 e

! J3 V" _1 e# j0 k" {( X5 ]中国本草书都说:三年为附子、四年为乌头、五年为天雄。所以, 要过了它的发育期, 我们才决定它不是乌头, 是天雄。可是我们现在买到的, 都是瘦瘦的附子。
' {& o* a, W, Q
! D% x$ y& S, ?  t& J6 N( ?7 s如果照倪海厦先生的说法, 生附子破阴实的药, 熟附子是补阳气的药, 这个要分清楚。如果是阴实脉, 脉很沉很低下很硬磞磞的, 你吃生附子那个脉就会越来越松, 可是人会虚, 可是这个虚人才能补。生附子是泻药, 熟附子是补药。
3 T. d5 M' Z2 y* Y! \( ?) {
9 @* V! C# A5 W: P) c如果你买到生附子, 那是用盐巴醃起来的, 用切薄片, 再泡水, 不然整锅药咸得一塌煳涂。科学中药有一个”科达牌”, 它的附子有点咸, 吃起来有点麻到人, 就有点生附子的味道, 破阴实的效果还不错。
0 z! G# g6 o9 C4 Q- ~7 k, W
( U7 G" k8 ?$ _- V. ~; ^7 T---& d9 p1 C- G( P$ p( D
神农本草经:0 c* d/ \$ I5 |& G2 m0 B- B

, M, Z$ H( J0 _( v味辛、甘, 温、大热, 有大毒。主治风寒咳逆, 邪气, 温中, 金创, 破症坚积聚, 血瘕。# B8 j" p- S% y' @

1 |5 B5 [; _6 j5 U寒湿, 拘挛, 膝痛, 不能行走。治脚疼冷弱, 腰嵴风寒, 心腹冷痛, 霍乱转筋, 下痢赤白, 坚肌骨, 强阴。又堕胎, 为百药长。
2 F  s' P2 \& ~! P4 ?$ @! t2 E+ h: B9 a4 o% G5 L- \5 Q: Q
一个人受的邪是风寒类的, 服附子是用有一点用的。如果是湿气、暑气、燥气、火气就不是附子。
; U5 o( c; L) u5 e+ a: ~+ y# |
! I/ ?. A! [1 Z* ^孙思邈《千金要方》一书中有一个附子酒, 是把生附子泡酒, 可去寒气, 我后来在那个酒里面加一点味──加生姜, 喝起来容易把身体里面的寒气迫出来。; O5 S1 r( N, m
温中:那是当然的, 附子是个暖的药。仲景方里面, 如果你要暖的话, 不是只用附子, 要加干姜、加甘草才比较暖。" b4 @8 I5 _" m: C. I% r5 p

4 V9 @/ O1 F, X金创:凡是受到刀伤类的, 都要预防破伤风, 就要用到附子, 可以把风邪迫出去。至于脓疮就是黄芪, 不是附子。
# e7 E% m  F, ~4 p8 w8 F
9 A( l; X$ x' B* _" N/ a- a破症坚积聚, 血瘕:”症”是有证兆, 比较有固定的存在;”瘕”就是比较假借它而形成。如果你身体有一团寒气, 寒气要在你身体找个地方依付, 就会抓一团血, 但是如果寒气被去掉, 它就会散掉了;”症”就是真的长了有一块。这种东西都是阴实类的, 所以你要用附子把它破解掉。治癌症里面, 附子呀, 硫磺呀, 都是很重要的药。) t4 i& Q# W/ f& b5 E2 z

$ L6 t) Z3 M" l- K8 E2 S) @至于说寒湿, 拘挛:如果你只讲一个人不能走路, 中国人有一种说法, 可能是他胃太热呀, 肺烧干了, 就不能走路, 那是气伤了造成的, 那不是附子管。附子治的, 是寒湿造成了膝痛没力, 那是以寒湿为中轴发展出来的。张仲景的方里面, 袪风湿、治痛风很多都是用附子的。8 C) h; \- Z- u! `4 B8 `% ?

  f5 }2 b, K  I& D. P& A# z& }6 h  c; c有一些后代发展出来的方, 像有一个”芍药甘草附子方”, 后代称它为”去杖方”, 就是用得对的话, 老人家用了它, 就不用柺扙了。
3 L' B4 u9 j7 {9 b# J8 ]+ @" L9 |( M$ X2 @+ G; s
附子在后代叫它”大毒”, 陈修元在这个地方有为附子讲了一句话:气性有偏, 不合符平和气气的, 中国人就叫毒, 在本草, 除了白米饭就几乎没有不毒的了。因为附子是偏向阳性的, 气性有偏, 就是有毒了, 但用作治病还是很好用。# [# ~5 Z. @) b$ ]5 m7 M8 |

4 r1 n! |& R0 I! T7 z大陆有所谓”火神派”, 它们跟倪海厦先生;香港以前谭述渠先生的分别,是美国倪海厦先生会直接用生附子, 直接破阴实, 把癌症打破, 它的用量是5钱就好了(不到20公克)。如果用炮附子, 就要补阳补到很大很大, 才能把阴挤出去。所以用炮附子破阴实的话, 要100公克起跳, 那是三两多(一两=37.5克)。9 Z! v- p3 V) J4 u9 Z/ ~- a
6 W2 e5 T8 j; c. d- n  a' n: O) H0 D
至于说附子的炮制, 谭述渠就坚决说一定要用姜制。他说姜制的补阳效果最好, 毒性也最低;如果用甘草, 毒性虽然低, 但补阳锐利度就低了。黄黄的就是甘草泡的, 效果就比较不行。一般药局如果泡完都不咸的, 直接晒干, 那是白泡附片, 是我们买到的”白附片”, 但不要跟我们买到的”白附子”搞混, 那是完全另外一种植物。
6 I  _2 }- |4 j" s: A
4 p7 l; V  o* j0 K4 n白泡附片, 我说真的是白泡了, 吃起来还是蛮毒的。如果煮得不够,会把你麻到,那怎么办?把它跟姜先煮一个钟头, 最好是两个钟头, 然后再放其他的药。你凡是换一家药店买附子,第一口吃进的药都要吃小口一点, 测试一下会不会把你麻到。
: d7 V1 t$ K5 m, X6 a
; W6 N) e4 l% j! W% O2 Q谈到这件事是因为真武汤。谈真武汤就要谈到谭述渠, 用来治糖尿病、高血压的用方, 他治高血压就每天会用八两附子, 每天吃, 吃30天。那你每天用到八两附子, (不对的话)家里就会出现死人啦, 所以煮附子请你慢慢加。但高血压真的要用到八两啊, 那才会很有效。
: k; q9 H* K; `7 S  m
! i4 T# M, Y) E2 D6 c谭述渠这样一个月吃到15斤啊, 如果你平常这样吃法, 吃多久才会有15斤啊?
8 J- Z" ]6 h9 M6 w6 y0 V+ K  T) u- o7 t6 |( H3 F3 D; b7 `: u& f
我讲过如果附子跟羊肉,补命门火会有双重效果,那就很不容易上火,你们尽量把附子煮到羊肉煮到里面去吃。! E, }7 t1 w% h$ }! b; b
0 z2 e9 r, ~8 B& @6 \* ?
吃附子, 一开始会发燥。但吃附子吃到好的时候, 反而嘴巴会更有口水了,就是命门火运化到头顶再下来了, 是很健康的证兆。刚开始吃附子都会偏渴。
" s/ q$ W; A/ V1 a- U
  H' P1 s0 y8 z1 H中医说附子通行十二经,通行全身阳气。如果是发汗发出来的, 那你在桂枝汤里面加附子,让附子跟桂枝汤的路, 这样走一道, 这个方你需不需要像桂枝汤发汗?还是跟桂枝汤一样,温服发汗, 让附子跟桂枝汤的路走一遍,让营份透到卫份,你表阳够,那你就不流汗了。
! z2 O8 ~' T' l. Z# A& h2 `/ |6 M' t
桂枝加附子汤还有一点很重要的事情:麻黄汤症是脉紧、无汗,全身怕冷。那如果是脉浮,没有很紧、怕冷、但有汗呢?吃桂枝加附子汤。) Y0 X( O6 a$ W* Q

6 C0 P5 E  h6 x8 m; M1 c桂枝汤只治风不治寒。你觉得好冷好冷, 但有汗, 那是桂枝加附子汤, 这是火神派的祖师郑钦安提出来的。他说:恶寒而深痛, 不发热者, 桂枝汤重加附子。甚么叫重加附子?就是不加一枚, 要加够两枚三枚, 因为这么怕冷的话, 附子要加重一点, 因为有些朋友的长辈,吃了桂枝加附子汤都没甚么效啊, 我想是有些人的体质真的是偏寒偏得蛮厉害的。
/ l) `' N% s9 }" ^* S" R! \0 L5 E4 i) k. j' m9 j
名家经验谈: # j4 Y  }2 B: s' M
+ |4 ^" \- c3 j
此方为桂枝汤的加味方, 其中附子之用, 黄师是从药证出发, 认为 “汗出多, 恶寒关节痛者 ”。' Q% \' h' i! R- X
: D4 u" `2 ?; v9 a
论曰:“遂漏汗不止 ”, 后世又称此方为名救汗汤(叶氏录验方), 《千金方》:治产后风虚, 汗出不止, 小便难, 四肢微急, 难以屈伸者, 用此汤。 多汗、鼻衄、漏乳等症, 现桂枝汤证且有恶寒、舌淡等阳虚见证, 可与本方加减, 多合桂枝加龙骨牡蛎汤;若为久病体虚, 加味黄芪或合玉屏风散亦有验案。若恶寒甚、脉沉, 可生姜易干姜/炮姜, 为四逆汤意。
1 K- ]6 Z; y% a, o  _3 `8 r9 s$ `+ F
论曰:“小便难”, 若见下肢浮肿、小便难, 本方中之附子, 不仅与桂枝同用温通血脉, 治肢冷脉微, 而且可以强心, 改善循环, 消除下肢之浮肿。若表证兼上述症状者, 亦可与本方。若阳虚症状再明显, 脉沉等, 可与真武汤, 亦或真武汤加桂枝等。% x" K* X8 w4 g8 h

( V: H! R" Z, u' A* B' K论曰:“四肢微急, 难以屈伸”, 故本方用于痹症颇多。胡老喜用本方加白术, 即是桂枝加术附汤, 亦或再加茯苓, 即有合真武汤、苓桂术甘汤意也。6 U) t6 t+ o- H' V& R3 H
& Z+ _3 z$ O' x" c" H5 D; S4 i- K! l
论中曰:“寒疝腹中痛, 逆冷, 手足不仁, 若身疼痛, 灸刺诸药不能治, 抵当乌头桂枝汤主之。” 其中乌头桂枝汤, 即是本方中附子易乌头, 驱寒定痛的效果更强。
. N# d4 n+ B0 K* L+ ^! h% ^& ]
/ ?: x" i9 g( V) f名家经验谈:
: o" @) i* j8 |% K; q9 |! ]/ U" Q3 \6 n8 G8 Z( x
产后小腿着凉, 病情加重时间在夜间, 主要症状是小腿肚憋胀酸楚不适, 病位是足太阳膀胱经脉所循, 其病理正与《伤寒论》太阳篇“太阳病, 发汗, 遂漏不止, 其人恶风, 小便难, 四肢微急, 难以屈伸” 的过汗后阳气伤的病理相吻合。该患者产后气血两虚, 因作息不当而致寒凝经脉, 至夜间自然界阴盛之气与身体外客寒邪相迎合, 正是寒邪为病所发作之时, 故夜间病甚。寒居太阳经脉, 太阳主表, 故当以温散为法, 选用桂枝加附子汤以调和营卫, 温经散寒, 加当归养血柔经, 蜈蚣祛风止痉, 共奏养血和营, 温经止痉之效。
7 ?2 D1 D) f2 {! c$ f5 R% t: Y+ m0 N$ [
名家经验谈: 1 Q$ c. n1 D) L0 K2 l

1 i% T) u$ Z+ a6 g. B% E1 d桂枝加附子汤证。就是狂流虚汗。这个我们称之为“自汗”, 不是称之为“盗汗”。盗汗是指你睡着了以后会出一身汗, 盗汗跟自汗的治法是不一样。自汗以后不会特别觉得虚的, 是营卫不调的自汗。会让人呢, 好像那个汗流的都不知道什么时候停的, 然后越流越虚的那种感觉的, 才会用到桂枝加附子汤啊。这是第一点。
' a5 D$ P% E9 [. F1 g9 y
, ~1 X; h$ {8 T- B8 I# O桂枝加附子汤就是一个比较偏于表面的这个, 表阳虚的证。桂枝加附子汤并不是一个最猛的药, 还有更补的药。那么, 桂枝加附子汤这个证, 虽然有些人好像会觉得他一辈子都用不到, 但是这个汤倒不是那么少用的汤。怎么讲呢?就是理论上我们就是说会有这种冒虚汗的人适合用这个方子, 也就是不只是感冒啦, 感冒之外这个方子是可以拿来当做冒虚汗的人一个调补的方子用的。因为现在科学中药没有做桂枝加附子汤, 你大概是4克的桂枝汤的科学中药, 加上一公克炮附子科学中药这样吃, 每天吃三次, 那你一个礼拜之内就会觉得冒虚汗状况好转很多了。. \" W# }4 s. B9 D7 R; T" L. v
  
: o, V& x3 c. _' z0 w0 D6 \那当然先决条件, 附子是一个补阳气的药。凡是吃补阳气的药啊, 不但生的青菜、水果不能吃, 连冷水都不能喝, 就是你一定要喝高于体温的水, 不然的话, 身体在光是代谢一口冷水, 就足以让你的那个药性里边的阳气被用完了。就是因为我们上个礼拜才谈到断食疗法对不对?如果你经验过断食喔, 你就会晓得我们人体每天花多少能量在消化这件事情上面, 一旦你不需要花能量消化, 那个能量能够拿来吃癌症啊吃什么, 就是好用的不得了的, 所以不要小看喝冷水这件事情, 喝冷水是需要你花力气去消化的。
) ]2 o* c; g- {2 G. v$ z- Z2 S" g- y9 m$ |* _
有同学可能会觉得说水果也不是都是寒的。水果当然有些热的, 像榴莲、芒果都是热的, 那葡萄也不寒苹果也不寒桃子也不寒。可是有的时候就是水果你吃下去的时候, 你在嘴巴里面嚼一嚼吞掉, 它还是一兜冷水嘛, 尤其是冰箱里拿出来的, 那在消化它的时候还是会耗我们的力气。所以一旦要用补阳药, 这些规矩就必须要守好。水果要吃“熟”的, 就是桔子啊放在微波炉去转几转再拿出来啦, 然后葡萄呢整串放到电锅蒸熟然后再放回去啦, 这些都是一种技巧喔, 可以让美味度增加, 而家人都不会发现它已经熟了。那当然, 像梨子或者苹果一熟马上就变味, 那没办法会破功。但是葡萄, 葡萄跟桔子都瞒得过去哦, 你们自己在家慢慢发现, 没关系。
- `2 @+ K& J) ~0 j- ?, p+ n) [8 T# j- W8 @
桂枝加附子汤有一个临床上非常重要的使用关键。这个张仲景没有特别讲。可是我们都知道, 这个“脉浮缓, 流的出汗” 是桂枝汤证对不对?“脉浮紧, 流不出汗, 又很怕冷, 骨头很痛” 这是麻黄汤证对不对?可是如果你脉浮紧, 又很怕冷, 骨节又酸痛, 然后又一身大汗, 那是什么汤证?桂枝加附子汤证, 就是我们在辨证桂枝汤跟麻黄汤的分野的时候, 在它们的中间存在着桂枝加附子汤证。
. i0 ?8 k6 r1 z* F0 @# f5 U% ^2 [) {8 \. _
另外一点就是《伤寒论》这部书所治的这种伤风、伤寒,其实就是泛指所有的病毒性疾病。有一种病毒性疾病我们现在称之为小儿麻痹, 那么或者有一种病毒性疾病我们称之为脑炎。那脑炎的那种全身抽搐僵直的那个症状, 在《伤寒论》里的痉病篇, 就是全身痉挛那个痉病篇那个比较完整的。但是小儿麻痹的那个发烧, 其实多半小儿麻痹的患者在发烧的过程会出现的状态就是一面发烧, 一面怕风怕冷, 然后一面全身流汗不止, 那个时候其实是桂枝加附子汤证, 如果你会用的话, 你就不会让那个人真的变成麻痹, 就是那个手脚不能动哦。小儿麻痹如果你看证抓得准的话, 是可有机会用桂枝加附子汤拦下来, 然后让他不要残废的。
5 r. n5 H  b8 |7 w4 Y
1 n: i/ J) S7 S( _7 c& h5 b0 s9 H当然, 病毒性疾病我们都是看证, 它可能发的时候是桂枝汤证,可能发的时候是麻黄汤证, 但是这个桂枝加附子汤是那个那一种类型的这个病毒感染的时候, 很容易经过的一个证型。所以要知道桂枝加附子汤就是发高烧, 脉浮紧或者脉浮缓, 然后全身虚汗不止。那个时候有可能是刚好经过桂枝加附子汤证, 这个得知道。这是这个汤的重要性, 如果你不会用的话, 可能那个病就会坏下去, 就救不回来了。, E# d9 N1 {  R( Z* o5 D
. `+ z* u2 x) e0 \$ [
说到这个汗, 这条条目历代的注家还有几个地方没有办法说得很通。其中一点, 就是 “小便难, 四肢微急, 难以屈伸”的这个证, 到底说他是津液不足比较好, 还是说他是阳虚比较好, 就是一个人气不够的时候身体会紧紧的这样比较对, 还是一个人津液不够的时候身体会紧紧的这样比较对, 这是一个。可能是都对。! |0 o, u6 y3 B4 h3 ^, }7 K5 T0 K1 g

0 o' n# q* w7 ^9 T7 a! _在张仲景的药法里面啊, 如果是津液不足, 就会放人参, 因为在《伤寒论》里面是拿人参来补充津液的, 可是这个方子里面是不用放人参, 而且就是有的时候我们反而觉得放人参是一种挂保险的做法, 如果你看证看得准是不用放人参的。所以呢, 不放人参的意义就是告诉我们说, 这个人他之所以会有这些津液不足的现象, 是因为他的主轴是因为表阳虚, 所以汗流不止。这个汗一直在抽, 乃至于他身上津液会有不足的现象, 如果这个虚汗停下来, 那他身体里面的津液自己就会恢复了, 大概是以这样的角度来思考。
& d2 v$ g' C& H' K% A8 g. e+ ], u
4 w! R! _3 m' D另外, 阳虚为什么会流汗, 就是人流汗跟人排尿, 以及跟人这个长头发其实是差不多的意思。就是我们的人体啊如果用排尿来说的话, 这个《黄帝内经•素问》里面有说膀胱这个脏器啊, 他是“气化则能出”, 就是说呀膀胱里面那一兜尿要经过那个叫做气化的步骤呢, 我们才会很容易的把它排出去。
* v8 m2 c5 T, Q, g- [, Z7 E, k' h, q4 O9 ]6 g. y9 D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埃德蒙顿中文网

GMT-7, 2024-6-23 08:19 , Processed in 0.123783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On, APC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