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花( 499) 鸡蛋( 10)
|
楼主 |
发表于 2011-9-9 03:5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SheJing 于 2011-9-16 01:48 编辑 3 Q9 f6 N' M' N7 c A
6 Z: K+ F, Q: f# @7 m! @+ ~1 a
四 《天使与魔鬼》(中)。: @8 s6 U3 f" ]; a8 g
E( V% ]5 i" Y: J {' O @5 x一辆崭新的本田奥德赛停在了斗室house门前的街上,我带着激动钻进了车子,眼前出现了那张熟悉的动人的脸。她叫Melanie(化名),是个CBC,祖上是香港人。两年前我刚来Edmonton的时候,她是我认识的第一个朋友。两人交往了三个多月就无疾而终了,主要原因是她太忙,读书第一,工作第二,家人第三,朋友第四,我和她家的猫在激烈争夺着第五的位置。分手的时候很平静,没有大吵大闹,往后大家都有了自己的新生活。十年过后,她变成了一个realtor,看《光华报》的时候偶尔能翻到她的广告和头像。
7 q# K4 u+ R7 E2 Q
" d1 ]& F" F9 ^/ ?* z写到这里,一个刚过31岁的大叔忍不住又跳出来科普了。CBC就是Canadian Born Chinese,就是在加拿大出生和土生土长的华人。他(她)们看上去跟咱一模一样,黄皮肤,黑眼睛,大部分都是广东人和福建人的后裔。听上去也像华人,操着半生不熟的广东话。但他们的道德观念,处世态度,思维方式等等却和咱新移民们大相迳庭,基本上和白人一样。内地人管他们叫“香蕉”,就是外表是黄皮肤,内心是白人。广东人则有种更贴切更抵死的叫法 - “竹升”,是“竹竿”之意。竹竿是空心的,空的那部分是中国文化。竹竿又是多节而不不贯通的,就是有中国和西方两面都不通的意思。至于为什么叫“升”不叫“竿”,是因为广东人避讳与追求好彩头。粤语中“竿”与“降”同音,为避“降”之讳,所以反其意而创造出“竹升”一词。晕死了吧?咱广东人就好这口,啥事都得避讳。扯远点,我去年回国参加了一次婚礼,广东农村里的那种,事先用了足足两年来筹划,载人登月都够了。婚礼上,大至择日选时,摆酒场所,客人名单,小至灯彩的位置,礼金的数字,鞠躬的方位,都得先经过一番精心的“避讳化”。真的是坐在那里放个屁,要是没放出吉利的那种响声,满桌子的人都会对你怒目而视。5 r. u, j% f% o& A; c
! r, o! i* \! S+ p/ ^8 |, ~) Z“竹升”们作为加拿大内一个特别的群体,有它自己的优缺点。优点之一是外形。这里污染少,天生天养,CBC的皮肤一般都很白很嫩。而且因为营养好,男的一般都有点肌肉,女的则前凸后翘,身材惹火。优点之二是素质。他们受西方文化的熏陶及中国式的严历家教,从小开始就懂得饭桌礼仪,懂得等车要排队,开门要扶着,懂得尊重人的私隐,不会刚见面就劈头盖脑地来一句“你工资多少?”,“你房子多大?”,“xxx 你他妈的长得真胖啊!”。优点之三是精神。中华民族的积极向上、自强不息的精神被他们继承了下来。CBC在加拿大的各行各业都涌现过佼佼者,不像某些别的亚裔民族,比如说越南人,充其量就是会改个跑车,炖碗牛肉粉什么的。还有他们无论做什么事,态度都很认真。举个例子,说英语。英语是白人发明的,水平最高的当然是白人了,难道不对?当然不对!除了正规场合外,白人的英语其实错漏百出,口音交杂,俚语满天飞。CBC则大多数吐词清晰,字正腔圆,语法标准。为什么呢?这跟态度有关。都是母语,白人把英语当成一种交流时不得不用的工具,“竹升”们却把它当成一门艺术、一门高深的学问,精益求精,并在此基础上,扩展自己的思维,对任何事都有独立的、有深度的见解。我觉得,这种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才是对自己母语的真正尊重。
1 h7 y$ {+ @+ _' N4 }% Z {6 _# z; Q# f5 m( q) T O
要说CBC的缺点,我个人认为,他们始终缺乏着白人身上的那种不折不饶,永不言败的勇气,及白人的冒险精神。做事有点畏缩,有点过于谨慎,稳定压倒一切。受了挫折后的恢复力,就是英语中的Resilience不强,很容易就被打倒。除此之外,还有一个致命伤,就是他们都是精神上的吉普赛人,缺乏自己的根源文化和传统。有很多CBC,特别是年轻点的,都表示自己对中国文化感兴趣,那只不过因为他(她)们要为自身增值,以便在自己的朋友圈子里面更有利地标榜“Asian”的符号而已。东方文化的精义,从我们新移民们踏下飞机的那一刻,才算是真正地传到了北美的大地上。
& U/ A/ V. L; V& F. a& P: N0 U$ S6 \5 h9 J, f t4 z
——科普完毕—— 爱情故事写着写着又变成论文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