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德蒙顿华人社区-Edmonton China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107|回复: 4

无上甚深微妙法 (转)

[复制链接]
鲜花(2) 鸡蛋(0)
发表于 2010-7-7 07: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老杨团队,追求完美;客户至上,服务到位!
本帖最后由 PTL 于 2010-7-7 22:03 编辑
' A: k1 E1 h' P% g& H4 ^% P; [1 R
: d; \2 t. x9 O! h, B& d8 S' v7 Z尊敬的善男子善女子当你打开这篇文章,足以证明你前世已修了很多的福德因缘。古人常说;“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因为能有缘遇到阿弥陀佛名号的人就不是一般的人,据《无量寿经》记载:“若不往昔修福慧,于此正法不能闻,人身难得佛难值,信慧闻法难中难。”佛告弥勒菩萨:“就算是三千大千世界充满火焰,也要穿越,将这真法传给后世的人们。”你现在就等于已经有了解脱生死轮回的秘法,若能静心安神的阅读此文章,依教奉行,至诚修持,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一定会在莲池海会上相遇,证得不退转阿惟越致菩萨6 R2 w' |; W7 U) S. [' {' F

& b$ y4 X. B' K$ {( o. ?& |$ a( i- r
《华严经》云: 宁受地狱苦 ,也要得闻诸佛名。
: \4 N$ r$ J6 V3 ^$ [8 u0 Y+ F一称「南无阿弥陀佛」,十方诸佛自然护念。「护念」即是守护忆念,令其安稳,无诸障难。故知:念阿弥陀佛,即是念十方诸佛;生极乐净土,即是生十方净土;不必改口另外称念十方诸佛名号。
+ F0 `: `, N+ e9 \* q9 r, w* Y% i) |1 s& E1 W8 @
一向专念阿弥陀佛,观音势至自然相随;并有其他大菩萨,共二十五位,不请自来,二六时中,令念佛人,常得安稳,慈悲加佑,令心不乱。故知:但念弥陀,即已通念诸大菩萨,观音势至,自在其中,不必改口另外称念其他菩萨。佛的名号,即是获得大利,具足无上功德,当然超胜任何咒语;何况一句阿弥陀佛是佛中之王,光中之尊。
4 f3 h) k. E+ Q2 N* u4 [
) z2 f1 n( z+ u0 w8 F  R8 i龙树菩萨《十住毗婆沙论》:佛法有无量法门,如世间的道路,有难行道,有易行道。陆路步行则艰苦,水路乘船则快乐。菩萨道也是这样。或有法门勤行精进,时间久远才能获得阿惟越致(不退转位);或有法门以信心为方便,容易修行并迅速达到阿惟越致。倘若有想速至不退转地的行人,应当以恭敬心执持称念阿弥陀佛名号,蒙佛愿力,往生极乐世界,速证不退转果位。
3 e7 G* ~* @0 R* Q8 z% a+ a8 w
* d! m- d+ z. t2 B5 ?; r$ D! Q5 A《佛说阿弥陀佛根本秘密神咒经》:
( u% x0 t7 ~. ^, ~8 Q! f4 `/ w阿弥陀佛名号,具足无量无边、不可思议、甚深秘密、殊胜微妙、无上功德。所以者何?「阿弥陀」佛三字中,有十方三世一切诸佛,一切诸菩萨、声闻、阿罗汉,一切诸经、陀罗尼神咒、无量行法。是故,彼佛名号,即是为无上真实至极大乘之法,即是为无上殊胜清净了义妙行,即是为无上最胜微妙陀罗尼。而说偈曰:' x) X! n1 c  g4 ]; ?9 U) d
  阿字十方三世佛,! U( j! l' i  e2 C/ c! K4 K
  弥字一切诸菩萨,  @4 W; |# [  D% i/ n, i
  陀字八万诸圣教,
3 h. [9 ~  G9 e0 v$ q/ ~  三字之中是具足。
* D% j& w9 `2 ]1 E$ L# t
8 z3 D8 H% y1 `  ]舍利弗!若有众生,闻说阿弥陀佛,不可思议功德,欢喜踊跃、至心称念,深信不懈,于现在身,受无比乐;或转贫贱获得富贵,或得果免宿业所迫病患之苦,或转短命得寿延长,或得子孙繁荣,身心安乐,如意满足。如是功德,不可称计。故知:一句弥陀是佛王、法王、咒王、功德之王。专念「南无阿弥陀佛」一佛,即是总持总念诸佛、诸菩萨、诸经咒、诸行门。所谓「八万四千法门,六字全收。」既得临终往生净土,亦获现世身心安乐。
- \8 m* T" r) z" x) w7 B* z" Q/ w9 j! T0 \- a
《佛说无量寿经》:
  d4 k9 \3 G* o2 A8 E  G! X18愿: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唯除五逆,诽谤正法。2 R  R& y% m2 J9 n
, v5 m0 Z/ r* R( Q1 ~
《佛说无量寿经》:
8 C7 E) \# w. _2 y8 x( G* K3 W+ k) B  P8 e( k: f, W5 o# i
佛告弥勒菩萨:“其有众生,得闻彼佛名号,欢喜踊跃,乃至一念,当知此人,为得大利,则是具足无上功德。”
/ C! q. g" o4 B. V4 d! M3 q0 U8 K- T" C) Y$ N4 g4 M
【白话译文】:释迦牟尼佛对弥勒菩萨说:“如果人们听到阿弥陀佛的名号,相信,心喜,一心不疑,执持其名号,那个人就可以得到无可比拟的大利益,这也是一项功德。”
. _7 o7 Z8 f8 ?. j' V$ f8 P$ {9 K% m1 s8 K% c7 L
《观念法门》:
/ k" z/ q2 F6 k若我成佛,十方众生,愿生我国,称我名字,下至十声,乘我愿力,若不生者,不取正觉。6 B. r' d) H  M+ ]% @

9 M, k& g' A( ]《往生礼赞》:4 i/ W* R7 ^1 k9 J
若我成佛,十方众生,称我名号,下至十声,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彼佛今现,在世成佛,当知本誓,重愿不虚,众生称念,必得往生。
6 D1 u$ b$ c; `1 y7 c6 Q' r! i7 ?0 v; A
《往生要集》:0 N3 ]/ H3 r9 [; x
一切善业,各有利益,各得往生,何故唯劝念佛一门?答曰:今劝念佛,非是遮余种种妙行,只是男女贵贱,不简行住坐卧,不论时处诸缘,修之不难;乃至临终,愿求往生,得其便宜,不如念佛。                                                                                                                                 
. i1 K+ u6 i: w$ \9 H
0 q+ ~, l. D3 W. m《大悲经》: 一称佛名,以是多善根,入涅槃界,不可穷尽。
% d  q% i7 y% H4 Y5 E9 e# X' x  o4 g6 s, t) ]6 S  V$ v6 Z
《大集經》:- k7 X9 P4 M& a1 U' a) o
「末法亿亿人修行,罕一得道,唯依念佛,得度生死,往生净土,证不退转。」3 T0 z$ }5 O7 H( H% i

/ ^2 t. n9 f1 z, ?《观经》: 是心是佛,是心作佛。念佛众生,摄取不舍。( O; ^2 d( g8 E
佛告阿难,及韦提希:下品上生者,或有众生,作众恶业,虽不诽谤方等经典,如此愚人,多造恶法,无有惭愧。命欲终时,遇善知识,为说大乘十二部经首题名字。以闻如是诸经名故,除却千劫极重恶业。智者复教合掌叉手,称南无阿弥陀佛。称佛名故,除五十亿劫生死之罪。尔时彼佛,即遣化佛,化观世音,化大势至,至行者前。赞言:善男子!以汝称佛名故,诸罪消灭,我来迎汝。作是语已,行者即见化佛光明,遍满其室。见已欢喜,即便命终。乘宝莲华,随化佛后,生宝池中。4 R  C- Q, R* A6 B2 e
: s0 s5 K+ i6 S2 B) `* \8 b
佛告阿难,及韦提希:下品下生者,或有众生,作不善业,五逆十恶,具诸不善。如此愚人,以恶业故,应堕恶道,经历多劫,受苦无穷。如此愚人,临命终时,遇善知识,种种安慰,为说妙法,教令念佛。彼人苦逼,不遑念佛。善友告言:汝若不能念彼佛者,应称无量寿佛。如是至心,令声不绝,具足十念,称南无阿弥陀佛。称佛名故,于念念中,除八十亿劫生死之罪。命终之时,见金莲华,犹如日轮,住其人前。如一念顷,即得往生。
, Z8 }  x2 {. H+ t1 S% f# k# C! S' Z4 C* @+ A  A  R
若念佛者,当知此人,则是人中芬陀利花。即是人中好人,人中妙好人,人中上上人,人中希有人,人中最胜人也。大势至观音菩萨,为其胜友;当坐道场,生诸佛家。佛告阿难:“汝好持是语,持是语者,即是持无量寿佛名。”5 X! w$ z6 s( E" l
& h; X5 z( T! j/ n
《法华经》:若人散乱心 入于塔庙中 一称南无佛 皆已成佛道  
9 w1 b9 }2 q/ g: L& J《经》云:8 v  B* c6 E$ W  f6 a6 H
若人以四天下七宝,供养佛及菩萨、缘觉、声闻,得福甚多;不如劝人,念佛一声,其福胜彼。
, [8 @4 [3 {: w0 g1 H. I/ O8 A  _# N* R, N$ v. Q, D5 \& X$ T
《涅槃经》:9 J7 G" a& N* g1 ^" `( ]% ^: c2 P
佛告大王:假令开大库藏,一月之中,布施一切众生,所得功德,不如有人称佛一声,功德过前,不可较量。
$ B+ M4 _( g$ @9 m6 K5 n' C4 l; X0 _
; f2 Z; t, O& |% o/ e6 p《大智度论》:
+ v. n" h& P2 {* }" \譬如有人,初生堕地,即能一日行千里,足一千年,满中七宝,奉施于佛;不如有人,于后恶世,一声称念阿弥陀佛名号,其福胜彼。9 f  o' E" b. b- r# @0 A
6 k' `5 _* O# a* x3 R& u/ g' a' y5 m3 O
庆文大师云:
% @/ w( m4 l4 l+ j: s5 d' {专称一佛名号,则是具称诸佛名号;功德无量,能灭罪障,能生净土,何必生疑乎!
% ?1 L7 E' |) a, \5 \( @; k
4 h; U: O- r6 }, z0 H戒度法师云:
+ Y; t7 N. }& o5 P) s" I佛名乃是积劫熏修,揽其万德,总彰四字,是故称之,获益非浅。
! E  b' {- i0 p4 o( g+ |: S
+ |* {1 x2 M9 e2 N# p1 T法位大师云:# i5 z, V' j: G( `7 l; L* F
诸佛皆德施名,称名即称德,德能灭罪生福,名亦如是。
1 m2 _0 ^7 f0 M; Q若信佛名,能生善灭罪,决定无疑;称名往生,此有何惑!
6 [& m  I" i% ~( _: o7 P9 g
' \, J/ x/ O9 M! l1 t* D, Q印光大师精要法语:) i# U* O1 S' f5 m: E5 R3 ~5 B; p' ~
若仗自力,修戒定慧,以迄断惑证真、了生脱死者,名为「通途法门」。) ~6 S/ ?. F" h+ D4 D1 B7 z
若具真信切愿,持佛名号,以期仗佛慈力、往生西方者,名为「特别法门」) f% d- q, T4 E; O
/ L; {1 ?. T1 V) {4 @; b- S9 l6 b
《印光法师文钞》:7 V& Z+ m1 k- L5 R% {1 [
念佛这个法门,重在信与愿。如果信愿真切,即使功夫未能达到心中清净,也一定能往生净土。为什么呢?因为志心念佛为能感,所以致使阿弥陀佛即能回应。比如江海中的水,不能没有一点水波微动之相,但没有狂风巨浪,则中天明月,也能在江水中清清楚楚地影现出来。感应道交,犹如母子相忆,那些专门注重自力修持,而不仰仗佛力加持的人,是由于不知晓这个道理的缘故。
5 X8 b) U$ l0 i9 J8 v+ c) x* I4 v0 K! ^; t) t& V5 `
莲池大师西方发愿文:5 s1 j1 ^* I) v% c+ T1 s2 ]5 m
稽首西方安乐国,接引众生大导师。我今发愿愿往生,惟愿慈悲哀摄受。
  b2 [& I" \( U1 l: Q, Z8 X/ {/ o+ O6 U4 f" g
莲池大师《弥陀疏钞》:
- B$ l5 l6 ^$ g( z: L9 i* Y此之妙法,若如来曾不闻宣,则万古永同长夜,终无有人念佛求生,故叹其难信者。见不信者自弃,能信者之有缘,令一切众生悲伤绝分,而欣幸得闻故。今之信净土者,皆因佛说而发起也。虽今不信,一历耳根,永为道种故。+ v: j: o) [% ~5 p% a  }
& w- F# J- e) ^) T4 W
莲池大师《弥陀疏钞》:
4 c  z2 B# v0 B+ N* b欲生彼国,须多善多福。今持名,乃善中之善,福中之福。执持名号,愿见弥陀,
+ f- G3 E; Z+ x. ]# s0 j8 f诚多善根、最胜善根、不可思议善根。故当以持名为正行,复以持名为发菩提心。; b& ~7 m0 W( H+ _! y/ n

$ g7 X+ b- f2 a莲池大师《云栖法汇》:: d7 B8 a" H! f" L5 g
真心本自无念,念头生起即是乖违清净自性。然而众生无始劫以来,妄想习气,不容易马上遣除。如今教导众生念佛,乃是以毒攻毒,用兵止兵。而念佛一法,又有多种。如今这个持名念佛的法门,是修行捷径中快捷而又快捷的法门。因为佛有无量的功德,现今只以阿弥陀佛四字名号足以该摄。由于阿弥陀佛即是全体一心,心性包容一切德能,诸如涅槃的常乐我净、本觉始觉、真如佛性、菩提涅槃等,百千万自性功德之名,皆此阿弥陀佛一名摄无不尽。众生学佛也有无量的修行方法,现在只要持名念佛一法足以该括一切行门。由于持佛名号即是持此一心,心性该摄百行,四谛、六度,乃至八万四千恒沙及微尘一切法门,摄无不尽。
3 M0 |9 l3 T3 f+ H' w2 k
) W; A& l' Q% A# x: k. a: b蕅益六信——信他# U, `5 [( P7 G( n
所谓信他,意思是:相信释迦如来决不会说骗人的话,阿弥陀佛的四十八大愿,愿愿圆满,没有虚发,六方诸佛伸出广长舌相,异口同声的赞叹,句句真实。我们信奉诸佛的真实教诲,决心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不再存有疑惑。这就叫信他。4 d1 [; \0 @5 \* y# W8 D5 N
3 H5 @$ t4 J7 g; J
蕅益六信——信因; M- h' L  r  \' y
所谓信因,意思是:深信散乱称念阿弥陀佛名号,尚且能成为佛道的种子,何况一心称念阿弥陀佛名号,哪有不往生西方净土的道理呢?这就叫作信因。
$ P2 N2 O( a' X) m) |  
- m" k5 A: a3 @蕅益六信——信果8 c' E9 V" c% |, Y. ~1 [) t9 f" B1 X
所谓信果,意思是:深信西方净土都是诸上善人聚集在一起,他们都是从念佛三昧得以往生的。犹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又如同影子必定随形,音响必定应声一样,功夫一定不会白费。这就叫作信果。
, I7 a3 |9 N0 A
) ^  b/ p6 s0 s% v9 c蕅益六信——信事/ v# ]: h1 t; O  j- u6 A( c  c
所谓信事,意思是:深信而今现前一念心性不可穷尽,依心所显现的十方世界也不可穷尽;在离这个世界十万亿佛土之外,确实有西方极乐世界,最为清净庄严,不同于庄子虚构的寓言。这就叫作信事。
" v3 u6 M+ y6 N+ u/ d- y3 h0 w/ f- R; P( R' }5 I
藕益大师《阿弥要解》
; d8 k. g  G+ E0 F深信发愿求生净土就是无上菩提心。信愿二门确为净土法门的指南;以深信切愿执持弥陀名号,乃为净业正行。倘若信愿坚固,临命终时,只要念佛十声乃至一声,也能决定往生彼国;倘若没有信愿,纵将名号持得绵绵密密,风吹不入,雨打不湿,如银墙铁壁般一样,也不会有得生净土之理。修净土法门者,不可不知道这个道理。
( s: i  c8 H  m: ^' ~, |2 N# g5 ^' c/ {" e4 d2 {" k
蕅益大师《弥陀要解》:, U7 X9 y* p: }' I3 h0 w
佛以大愿,作众生多善根之因,以大行,作众生多福德之缘;令信愿持名者,念念成就如是功德。
4 t4 O! W' w; Q( c- M' p7 \- B8 D! F& B
印光大师云:
( X  u1 y0 }9 Z“通身放下,彻底靠倒。”通身放下,就是要老实,要认识到自己是个造罪的凡夫,这样,就会把自己那个高慢的心完全放下,“通身”,我们的身体完全放下——不光指身体,还指我们的心。你“通身放下”才能“彻底靠倒”。
, ^1 c7 ^3 H7 |/ M: M) _$ l
$ i  [0 L& f: k0 M) n5 M* p迦才:《净土论》:, f( a( w/ i/ h% q/ j
如经中所说:“若人称念阿弥陀佛名号,念满一百万遍后,就决定能够往生到极乐世界。”道绰禅师曾经捡阅到此经。如果能够七日专心念佛,就能念满百万佛号。因为这个缘故,所以经中多劝导众生七日精进念佛。
1 d1 G5 n$ ~7 K9 w7 t; v2 U2 H9 U% ~6 H8 d! D' e5 ]& i' v) I
百丈禅师云:修行以念佛最为稳当。
- Y( ~2 T/ r0 E  B- g, f
: h- y7 L- \( R0 C永明禅师云:4 i/ T5 y+ `6 ?" L* p
无禅有净土,万修万人去;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
. j0 O1 G$ d1 Y有禅无净土,十人九蹉路;阴境若现前,瞥尔随他去。
  }) i' i% |7 a9 R" h; Y8 k
$ W8 s7 W. z$ t! t' x4 Z) f! ]1 N省庵大师云:
# h7 i' r0 q3 T$ V一句弥陀,是斩群邪之宝剑。5 b' J+ d+ [1 T- K* a. q+ H% R
一句弥陀,是破地狱之猛将。! J- |& D3 G) j5 O, H: v4 e
一句弥陀,是照黑暗之明灯。
' s8 m  \8 Z4 c: c' d- `一句弥陀,是渡苦海之慈航。' e. E0 P0 G% @& s3 G+ b
一句弥陀,是出轮回之径路。7 j$ S! h# u4 M; j  L0 m
一句弥陀,是脱生死之良方。
2 |$ y. e$ L# G; a一句弥陀,是成佛仙之秘诀。
. i  _  l+ y& M5 H一句弥陀,是换骨髓之神丹。
; Y- g4 D8 O# F$ D) x- `9 D- h八万四千法门,六字全收;一千七百葛藤,一刀斩绝。6 Z$ ?) I4 F* I2 y/ }" x1 f! [$ J2 M
8 Z2 f; v2 F( J/ @* |
彻悟禅师云:
+ [. W1 d+ C- i: z& \' g一句阿弥陀佛:是阿伽陀药,无病不疗;是如意珠王,无愿不满。
% n$ L/ Y: K8 _( F是生死苦海之慈航,无苦不渡;是无明长夜之慧灯,无暗不破。
( I' l) |+ E# s! l念佛时即见佛时,求生时即往生时;三际同时,更无前后。" D! B0 L$ k. x% V4 x* f+ j+ v# }
0 B# _1 }3 u( o0 ~  f& Z' f1 A
古德云:) ?0 X( I- t1 X- p! D
    一句弥陀无别念,不劳弹指到西方;
* r. M) G3 F6 l' N$ W  不用三祇修福慧,但凭六字出乾坤;+ X: t$ l  b& k: i/ }8 B
  莫讶一声超十地,当知六字括三乘;
! x* Z2 q  e0 A5 }2 ~  Q; W, m/ b  若人但念阿弥陀,是名无上深妙禅。$ `" h. z0 z5 ]& w4 U
  三藏十二部,留给他人悟;八万四千行,饶与旁人行。
+ m9 g% C& h7 M- m& J" I+ l9 U8 A  F" r: F- H3 u0 w
源信大师安心法语:
' \& Y# E* O9 D3 {2 M% c妄念原是,凡夫本体,妄念之外,别无心也。直至临终,犹是一向,妄念凡夫。知此念佛,即蒙来迎。乘莲台时,能翻妄念,成为觉心。从妄念中,所出念佛,犹如莲花,不染污泥。决定往生,不可有疑。莫厌妄念多,应叹信心浅。故以深信心,常称弥陀名。$ r' s$ p/ P/ U# {5 C
& L% v8 _) y8 k0 `
蕅益大师《弥陀要解》:/ t; w0 D, @0 Z$ ^. ]
“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若信愿坚固,则临终十念、一念,亦决得往生。有了信与愿,那么临终只要有十念或者一念,也能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反过来,如果没有信愿,简单的持名是没有意义的,“若无信愿,纵将名号持至风吹不入、雨打不湿,如铜墙铁壁相似,亦无得生之理。修净业者不可不知也。”总之,信愿行,作为往生净土的三个要素,缺一不可,相互支持。其中,信为根本,无信则愿行无由成立;愿是直接动力,行是手段。只有具足三资粮,才能真正往生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达到不退。
' v! H2 E: X, |# j9 I1 z- F凭这一句佛号,只要你有信、有愿,绝不怀疑,还不管你念多念少、念好念坏,不管你怎样念佛,也不管你用什么方法念佛,往生品位高低凭你念佛的功夫,念到理一心,那当下就是大菩萨。能念到事一心,就是阿罗汉。你不到这个程度,那就需要慢慢花开见佛,就看你念佛的情况了。所以,我们既然是修净土了,各人有个人的因缘,但大家都能努力去念,这其中最要紧的是正信,真正发起大愿,正如永觉元贤禅师所说的:你发起求生净土的大愿,你就具足无量的功德,你就消无量的业障。因为你这样就破无穷的业网了。往生极乐,是人人都有份的!% o2 }0 h+ z: I" k9 g
6 k+ t4 N6 I$ M6 E  p
善导大师《般舟赞》:
' ~8 T6 W8 o% e$ j; ?, A种种思量巧方便,选得弥陀弘誓门;一切善业回生利,不如专念阿弥陀佛。1 l- z0 U. d$ B8 V
& F- E0 w1 |! u
善导大师云:
. z, }+ A/ Q  N+ {, @一切凡夫,不问罪福多少,时节久近,但能上尽百年,下至一日至七日,一心专念弥陀名号,定得往生,必无疑也。+ z# X4 z9 N- R1 |* c! \

$ D$ l! r& i" x: \一切佛土皆严净,凡夫乱想恐难生;如来别指西方国,从是超过十万亿。一切诸佛国土都非常庄严清净,但凡夫乱想纷飞,不能往生。要想往生诸佛国土,必须澄心凝虑,悟入圣者之境,这对于末法五浊恶世凡夫来说,不可能做到。所以释迦牟尼佛才特别指示十万亿国土之外的西方极乐世界,劝我们往生,正是因为极乐世界不嫌凡夫乱想,不要求息心除妄,只要专称阿弥陀佛名号就可以了。
9 S" g  L& e$ Y4 I9 q9 R, K5 u1 \' F
善导大师云:
( e1 F) J7 C* i+ ^7 ~9 s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即应执持名号,一日乃至七日,一心愿生;命欲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迎接往生。
/ k2 }* W" x8 B
# q: ]7 d& n4 Z* ?弥陀身色如金山 相好光明照十方  不为余缘光普照 唯觅念佛往生人7 B1 k/ R0 w+ X/ Z0 J
上尽一形至十念 三念五念佛来迎  直为弥陀弘誓重 致使凡夫念即生0 x" r/ \- s, t, b1 U; j
% c, ~: [% Y, J6 f0 e2 F
善导大师《观经四贴疏》:
. Y7 `: C, Y. c1 ?由于韦提希为凡夫,因此往生不能靠自力,而韦提希往生了,这是阿弥陀佛的愿力在起作用。既然韦提希能够往生,那么与她同样位格的世俗凡夫,当然也可以靠阿弥陀佛的愿力而往生净土佛国。善导的这种说法,对于吸引广大的民众信奉佛国无疑具有极大的作用。一般的凡夫也可以依靠阿弥陀佛的愿力突破自身的限制,直接进入报土世界。如果凡夫不能够往生,那么法藏菩萨的誓愿也就落空了,法藏菩萨也就不可能成为佛。事实上法藏已经成佛,所以法藏誓愿是有结果的,凡夫是能够往生报土的。但众生若以杂毒之善,想求生净土,那是永远也达不到目的。往生净土,是深感人生的痛苦,厌离娑婆,为了彻底解脱生死轮回之苦,这是人生的大事。如果自欺,仅从名利上着眼,贪著五欲六尘,不肯放下贪著之心,结果只会永堕人生苦海,再度轮回,堕落恶道之中。
! j2 m+ U6 g: L- K( I( O/ @3 W# l: d' r8 c) D; u! i! I
在善导大师看来,罪恶深重而难以得救的众生,由于充分认识到自身根机低劣,靠自力无法解脱,就能放弃一切异想邪见,一心指望阿弥陀佛的慈悲愿力。从这个角度看,是离阿弥陀佛国近了。相反,那些自恃自身根机好,不相信阿弥陀佛愿力的众生,距离阿弥陀佛是很远的。善导认为一旦树立了深信之心,就能一心只信佛语,佛经上怎么说就怎么做。但这样一来,也会出现有人利用其他佛经来非难净土信仰的情况。善导认为这首先要坚定自己的信心不动摇。其次,要认识到佛是对机说法,净土经典是佛对末法众生讲的,其他的经典不适合末法众生,不能用其他经典来非难净土经典。总之,只要众生牢记自身是罪恶生死凡夫,永无出离之期,只有靠阿弥陀佛愿力才能往生,那就不会动摇自己的深信之心,也就能经过念佛修持进入佛国净土了。3 l5 K: }" P0 \' o: c5 V0 k2 d. Q
! E  m" t3 z5 L1 c9 X$ a5 Q1 n
持名念佛的五种层次5 n1 h/ R2 i2 g; p7 l" L% D' Z
唱佛號# a# `$ E# U3 F8 L! K
嘴巴跟著念,心里在打妄想,這不是在念佛,而是叫「唱佛」,但唱佛也比说闲话好多了,因为口中唱佛,还是有功德的。
; }5 E0 k5 ]7 S8 I: V( O◎  散心念佛! w  K; T) x/ c% k
知道自己在念佛,一边念佛,心里还是有一些妄想和杂念,杂念还满多的,但心里知道自己是在念佛,許多人把念加上口字成为唸,好像对又好像不对,如果沒有用口念,默念算不算念佛呢?应该是算,散心念有出声念与默念,出声念用口,默念用心。事实上念佛的念是念念不忘的意思,每一个念都想著佛,都跟佛相应,這才叫念佛。0 W  W5 Z  ?6 H$ H1 N1 h/ m
專心念佛:7 w/ u$ ]# D, m7 J, f
心无杂念妄想,不断的在同一句阿弥陀佛的佛号上面,每一句每一字都清清楚楚,沒有妄念,如果有妄念,馬上高声、大声念佛,用耳根听到自己细细的声音,也注意听大众的声音,渐渐地妄念就会消失,自我执著心也会慢慢減少,烦恼也会慢慢平息。念佛就能念得非常舒畅、沒有阻碍。這种舍己从他的态度是修行的基本态度,也是消除业障的好方法。$ n$ H# d5 q) u5 B2 Q
◎  一心念佛+ ^7 u0 p/ }  j: ?3 {9 K/ ]/ w  S& j
念佛念到不念而自念,念念相续,继续在念,不管有声无声,心里有佛号或沒佛号,都沒有离开「阿弥陀佛」的佛号,白天念、晚上念、走路念、吃飯也念,有時候佛号在口中或心里,但有沒有念出四字或六字佛号,己不是重要的,而是心不断的都在阿弥陀佛的佛号上。
- F9 ~9 `# x4 L6 p7 \ 无心念
( k5 \- g5 s6 i6 J- J3 r这己经開悟了,不管心中有无佛号,念念時時处处都跟佛的悲愿与智慧完全相应。禪宗叫开悟,淨土宗叫亲见自性弥陀。快速念佛止靜后,还是继续不断的默念,虽然这時已经沒有人在念,但要記得刚才大众念佛的声音,心里继续不停的念,不要分心或打瞌睡。如果默念時,心里妄想很多,那就要数数念佛了,念一句佛号数一个数目字,从一数到十,念十句佛号,数到十以后,再从一开始,念一句佛号数一个数目。如此反复的知道自己在念佛,知道自己在数数目字。如果快速念佛停下来以后,心还是非常集中的、稳定的快速念佛,就不用数数念佛。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10-7-7 11:14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
鲜花(52) 鸡蛋(32)
发表于 2010-7-7 18:38 | 显示全部楼层
1# saltyf
% ?, ~5 O9 Z. _, t# ^. Q) s
- z3 B  _; X% o: e, S8 M4 x- D6 O2 B; O4 B* K. @
过于琐碎繁杂,不大容易让人接受。辛苦你了。
鲜花(327) 鸡蛋(0)
发表于 2010-7-7 20:55 | 显示全部楼层
老杨团队 追求完美
编辑一下,就容易看得多了。谢谢楼主。
鲜花(68) 鸡蛋(0)
发表于 2010-7-19 22:16 | 显示全部楼层
受益,感恩。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埃德蒙顿中文网

GMT-7, 2024-6-14 19:02 , Processed in 0.161757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APC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