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德蒙顿华人社区-Edmonton China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968|回复: 24

妇产科医生看《丁克家庭》-贴给朋友

[复制链接]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5-10-27 21: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老杨团队,追求完美;客户至上,服务到位!
注明:我贴给身体不好而无法生育的朋友看的。不喜欢这个论调的筒子们,可以当没看过呀。: z( ^! S! B/ V6 N; g1 w

' u# W; z% G0 ~; {; d2 k身为医学博士、妇产科主任医师,我在二十多年的临床医疗中,每天与产妇、胎儿、脐带、羊水打交道,随时可能遇到形形色色的遗传病,还有难产、畸形儿、死婴……我不仅掌握了一手过硬的医术,还早已练就了一副在任何危急情况下都从容镇静的功夫,我常在众多家属的哭嚎声中沉着冷静地指挥抢救奄奄一息的难产的产妇,也常在别人看了会惊叫躲避的畸形儿面前不动声色地诊断治疗,耐心细致地回答病家提出的每一个问题。
  W* U6 j& }1 h5 V9 q: h我曾经专门研究过用中医药攻克“不孕不育症”的方法,还带着两名研究生开过一个“不孕不育”专科门诊,专治女性无排卵或排卵障碍、男性无精死精等疑难杂症。数以千百计的患者在我的医治下痊愈,有了自己的后代。我常能收到病家寄来的婴儿照片和感谢信,我非常理解患者们的心情。面对那一双双渴望孕育后代、一圆父母梦的眼睛,我总是不厌其烦地写病例、开药方、下医嘱……认真负责地叮嘱患者在生活中应该注意的事项,轻声细致地回答每一个琐碎问题……
; o9 `) o7 J1 ?$ E9 y' D' H1 Y可是,对于病人,我还有一项“医嘱”,准确地说是“建议”,我虽从未说出口,却常徘徊于心,欲言又止,那就是:人,并非一定要生孩子的,退一步海阔天高,当个丁克族也不错。
2 e; m# `  `- F- ?现在丁克家庭愈来愈多。据上海市妇联一项最新调查显示:结了婚却自愿不育的丁克家庭已经占到上海家庭总数的12.4%,在看多了“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女谁见了?”的悲剧之后,再读女作家汉唐妮儿的长篇小说《丁克家庭》,我这个妇产科医生不禁暗自点头。 0 C* o, {0 d6 y) X4 e& P* E, |- L
曾经见过一位女建筑师,夫妻俩都健康漂亮,可生下的儿子却是个弱智儿,也许是因为产妇怀孕早期患重感冒服用了一些药物所致吧。这个弱智儿给家庭蒙上了一层浓重的阴影,邻家同龄孩子都背着书包上学了,这个孩子却还不会说句囫囵话。有人劝说把他送进福利院吧,可父母舍不得,毕竟是自己身上掉下的一块肉呵。于是,女建筑师为了抚育孩子,离开了自己心爱的工作岗位,回家做专职母亲。为了儿子将来能与正常人一样生活,她以常人难以想象的毅力,克服重重困难,一点一点地教孩子吃饭,穿衣,发音,说话……功夫不负有心人,孩子的智力渐渐有了起色,现在已会唱一些儿歌了,当然前面还有许多艰难坎坷。再看那位伟大的母亲,刚到四十岁就头发花白了,那位父亲看上去也比同龄人老得多,他们的故事甚至登上了当地的报纸。看着这令人感动的一家人,我却在心中想,假若这对夫妻当初选择当丁克,把用在孩子身上的那份巨大精力用于发展自身,那一定会在事业上做出惊人成就来。
9 q! L7 `+ q+ b8 ^/ Q5 Z
2 {/ w. w4 u1 {+ [  b. V有人说,我的孩子很健康,我家肯定比他们情况好得多。其实,凭心而论,在现实生活中,为孩子放弃自我的情况数不胜数,与上述例子相比,许多父母只是“五十步笑百步”而已。
  W/ o+ y3 t1 Y+ A
/ y; |( N  \7 y6 L' {7 p6 H% V所以,在这里我想说几句妇产科医生平时不该说的话,那就是:建议所有准备当父母的中青年人,尤其是那些不育不孕症患者,或因某种疾病生育有麻烦的人,都看看《丁克家庭》(2002年中国戏剧出版社在中国大陆出版), 这是中国第一本反映“不育文化”的小说作品。大家别忘了人生旅途中还有“丁克”这样一条小路可走。
3 g& J9 _! @4 q2 `9 f; {这个建议在我心中徘徊很久,平时却无法对病人说出口,只能在这篇文章中对读者说了。
理袁律师事务所
鲜花(0)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05-10-27 21:59 | 显示全部楼层

听那都市里的另一种声音——读《丁克家庭》

社会文明的进程,可以通过人类生存景况的方方面面得到体现。中国戏剧出版社2002年出版的长篇小说《丁克家庭》,让我们清晰地看到了我们的社会在悄悄地发生变更,那变更是关于家庭的、社会的,更是关于生命的。
, S- W* J9 v& V/ F8 c
0 i. l0 J; F1 f8 y0 t1 y# _家庭是社会最小的单元。而婚姻的功能,一是起到稳定社会的作用:单身男女情感状态的不稳定性,势必造成整个社会的不稳定,二则是以合理的形式,完成人类繁衍后代的任务。人类社会文明长期的演变,已经将婚姻家庭定位为最可以被接受的异性关系的载体,一旦人们不缔结婚姻,或在婚姻中不实现既定任务,都将会被视为异类,而遭遇被排斥、被否定的命运。《丁克家庭》中的女主角秦芸,显然有幸生活在二十世纪,她可以在犯了过去中国社会法典中“七出”中的无后罪,但不被夫家撵出家门,其幸运更在于她可以主动地做出自己的选择,并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在目睹了自己曾经才华横溢、红极一时的舞蹈家的母亲,因为孩子的拖累,被迫退出了所挚爱的舞台,而从此在暴躁和阴郁中饮恨终身的悲剧命运后,秦芸坚决奉行不要孩子的人生主张。她在初恋男友因此而分手,独身又得不到社会的认同后,最终与有着同样打算的徐明海结了婚,从而组成了有婚无育的“丁克家庭”。于是,他们一边享受着社会认可的婚姻所带来的合理的鱼水之欢,一边各自独立地发展自己的事业。然而,这样的婚姻,却没有担负起婚姻中重要的义务与责任。他们的丁克家庭不得不在各种各样的压力和考验下,曲折地前行。在大家庭里,白发母亲的伤心等待,无时无刻不干扰着他们的心神;在单位中,福利分房首先考虑的是有子女家庭,而丁克人还得分担其他同事的工作,比如秦芸时不时地必须为有孩子的同事代课,而提出要求的一方总是在社会道义的支持下振振有辞;在社会层面上,邻居的讥讽、朋友的规劝,无疑代表着主流文化道德说话,一定程度上斥责丁克族之在;而从个人的生命存在与延续上看,尽管秦芸和徐明海总是自信而坚定,可来自对老校长无后的孤独景况,和对有子女家庭苦中有乐的富足的感触,也让他们时常为将来而惶恐。所以在小说的最后,徐明海才会在面对因无意中的过失致使小保姆珍子怀孕生出的自己的骨血时,表现得软弱而无奈。是继续享受丁克人对个己生命价值的真正焕发,还是为了孩子再建社会义务层面上的家庭,丁克家庭所面对的两难,就此达到了最高点。
9 `* ~6 q" s! ?. ~% M6 m. u7 V" `
尽管《丁克家庭》的作者力求客观地再现丁克族的优越和缺憾,真实地写出他们的悲欢与得失,但她的思考是宽泛而严谨的。围绕着对一个丁克家庭的描写,书中所展示的社会生活场景,也延及对完满家庭、离婚、独身、同性恋等社会问题的思考。才女梅媛为了孩子,放弃个我追求的高尚与遗憾;章子叶离婚后想通过人工授精方式做不婚妈妈;凌雪燕奉行独身主义;苏美娜在丈夫吸毒后,离开了家,甚至放弃了对孩子的责任,等等,而老人的被遗弃的孤独,成为书中一道触目惊心的风景,让人不由得去思索家庭存在的意义与缺失。人必须结婚吗?家庭必须有孩子吗?生命必须像社会道德所要求的那样去结构吗?一个个问号,形成了对人们既有生命形式的设问,把丁克家庭本身所体现出的关于个人与社会的疑问,明白地放在读者面前。 9 W* r+ A8 I+ O1 d  _1 r5 h, A
8 O3 n0 @4 Q" z8 z9 q: k
事实上,《丁克家庭》呈现这些从前不会疑问的疑问的本身,已经在表述着一种观念的变动和社会的宽容。或许这部中国第一部全面反映丁克族生存状态的长篇小说的意义更在于此。它让读者看到疑问,并看到这后面站着的包括丁克族在内的另类人生。虽然犹疑和徘徊时常在他们的声音中浮现,但中国人已经开始自由的生命选择,开始试图真正表达自己,并从侧面呈现出现代文化和传统的差异。
( C+ K& @  ~4 d+ b( Z" J+ q" W3 w! ~- v1 z# e

- p( J# M, u$ M7 _& t) d本文作者: 南京大学现当代文学专业2000级博士生 郭媛媛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5-10-27 22:05 | 显示全部楼层
搏导? 要拍现场吗?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5-10-27 22:09 | 显示全部楼层
老杨团队 追求完美
$ V3 m' h4 Y1 \  L7 s# M7 d+ f+ G
我一直就想不明白为什么有些人倾家荡产的就非要生一个孩子,难道他们身上有什么优良基因非要遗传下去不成?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5-10-28 07:31 | 显示全部楼层
well, to have a baby or not is completely a personal decision. Some enjoy the process of bringing up a kid; some not. Just wish that those who choose not to have a baby wouldl not be discriminated by the people around.
鲜花(634) 鸡蛋(5)
发表于 2005-10-28 11:0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不得不说,这篇文章充斥了很多狭隘和愚昧的见解。
6 T' Y/ H( }/ F/ `# }* y! w% J7 n
首先,我并不歧视丁克家庭,但是选择丁克,和由于被迫丁克是两回事。
1 N' f2 F5 z4 N6 H. D
6 J4 J9 {$ u: f! d& h. k如果有制畸概率大,那么不生是明智的。但是这并不能磨灭那些自身要为人父母的愿望。这篇文章在这个层面上,只起到自欺欺人的作用。劝人忽略,或者放弃自身正常的欲望,对心理也不健康。我个人对这样的人群的建议是收养,解救一个苦难的生命,也达到自身的满足。
5 f/ K. ?1 {1 H4 h9 I
, U3 T1 Y4 ^9 w0 `) W' b其次,要孩子是不是阻碍了我们个体的发展?
" Q# ?: f; X2 N* I4 W; D! k. ~+ v8 `  F6 b1 r0 a: n; h
我想问,如果作者赞同丁克,那么就是可以接受婚姻,那么作者也接受爱情吧?爱情,就是有付出有收获。男女之间是两性之爱,亲子之间是人性之爱。对爱的追求就是我们的本能。如果有人说,爱人就要付出,所以我们不要去爱,作者会怎么说呢?! e. K! ^) ?- H6 X9 Q, ?3 B# O
8 R: @9 L; e1 e$ s$ M3 A
爱和被爱,大概是我们来世一遭最宝贵的体验。我们从孩子身上学到的,得到的,很多。育儿,就是抚育自己。那恰恰是发展我们的个体。仅仅从事业的成败来看待个人的发展,是很狭隘的价值观。
3 u$ N- i* p$ X9 R2 F& r% R" y, }0 `8 I, n0 y5 s6 G# q2 p. G0 z
文章简介中的主人公,只能说是婚姻不幸,婚姻也使她对孩子的看法产生了错误的误差,这也是她人生的不幸。6 _; x. |4 ~, L; D4 L9 h1 ?

" O4 b4 P0 _9 O1 r4 Y3 q* m第三,孝顺儿孙
: @0 R) u8 B1 f+ O  ^2 t; l; V
4 o5 o/ h* ?$ x. Y' B孝顺孝顺,中国伦理的孝,就是顺,顺从。如果养孩子是为了得到一个听话的傀儡,一个养老的经济来源,那么这是投资,和养猪一样,这从根本上也违背了生育之道。- q: C- ^' ~8 @) J' H

; b  Q  b3 f( N& d' z" o+ K总而言之,我同意自费鱼的见解,我们能做到的是尊重丁克家庭的选择,但是这个转贴,纯属狗P.4 _6 ]$ h) L* w; [

3 H5 R, L+ o* {3 N7 ?  s, I! }[ Last edited by 三思 on 2005-10-28 at 12:03 PM ]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5-10-28 11:25 | 显示全部楼层
老杨团队,追求完美;客户至上,服务到位!
sansee is right, especially the last sentense
鲜花(634) 鸡蛋(5)
发表于 2005-10-28 20:37 | 显示全部楼层
Originally posted by 天涯明月夜 at 2005-10-28 12:25 PM:4 N" W8 V* [$ Q
sansee is right, especially the last sentense
& z  \' ~, w; y
我劳工说,我们的目标是go Disk! (double income six kids). 我说你再娶几房还差不多
鲜花(9) 鸡蛋(0)
发表于 2005-10-28 22:3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不同意说这个转贴纯属狗屁。2 v6 L1 w' e  ]* [  z9 u1 \8 P
我觉得这个转贴起码有一个很积极的意义,就是指出在传统的家庭模式上还有另外一种出路。
- F- X1 [1 ^7 b0 e9 \不能理所当然地认为在中国所有的人都有自由意志, 有时候在社会和家庭的影响下我们会认为自己的选择只有多数人认可的那一个,甚至都没能意识到我们还可以有别的选择,这个别的选择也可以是发自内心的,而不是三思说的自欺欺人的选择。* C2 E5 V7 k/ d( x
9 ^5 U$ o6 P. W. [" D1 G& S
当然我也非常不赞同作者将父母对孩子的付出跟父母的个人发展分裂开来,认为两者是对立的。当她说:“假若这对夫妻当初选择当丁克,把用在孩子身上的那份巨大精力用于发展自身,那一定会在事业上做出惊人成就来。“ 她一点也没有意识到这对夫妇已经是有惊人成就的夫妇 --- 他们的孩子。悟空的劳工说得好哇:咱不跟别人比,咱跟自己比。他们的孩子跟以前笔,进步是惊人。" U8 B4 L4 \6 j: R1 L. e

7 f/ x# b6 |6 r. Z9 V) E总之,这个帖子如果能起到给一些迷茫的当事人起到那种灵光一现式的启发 就很有意义了。
; u" P0 q( e1 ^+ L咱们中国缺乏的就是不同的声音。
鲜花(634) 鸡蛋(5)
发表于 2005-10-28 22:45 | 显示全部楼层
老杨团队,追求完美;客户至上,服务到位!
Originally posted by 竹帘儿 at 2005-10-28 11:33 PM:  z" ^8 r# [' h2 r" @8 B- m: u
我不同意说这个转贴纯属狗屁。
% D! j$ j8 \; T5 k( Z) b我觉得这个转贴起码有一个很积极的意义,就是指出在传统的家庭模式上还有另外一种出路。
# K: F$ o* C3 [: o& s' \. O1 |2 O4 @不能理所当然地认为在中国所有的人都有自由意志, 有时候在社会和家庭的影响下我们会认为 ...

( \# }, v+ t3 A. ~1 Y; I* O1 G, Z5 H
我所说的自欺欺人,并不是那些自觉自愿的丁克家庭。二是针对那些有身体原因想要而要不了孩子的家庭,作者的建议是,要孩子不好,不如不要。这种行为是一种自欺欺人,欺骗自己的本能需求。打个比方,如果这类人接受了楼主的建议,那么他们内心的本能永远不能得到真正的满足和快乐。
8 n) u7 ]5 J. a% P/ E0 E
/ l7 c! x; _7 s$ Z, D9 g* e你所倡导的自由意志,提供的信息应该是:丁克是可以存在的,如果你愿意你可以丁克。但这个文章的信息是:我们倡导丁克,大家都来丁克吧!这恰恰是干涉了自由的真实意志4 H8 @& F/ x+ Q$ f2 E

6 y8 m* i, j1 D5 A& h[ Last edited by 三思 on 2005-10-28 at 11:53 PM ]
鲜花(9) 鸡蛋(0)
发表于 2005-10-28 22:5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一点都没有从这篇文章里读出作者要倡导大家都来做丁克的意思。
6 n& ?( \. U; y+ S- P% Z# Z她倡导有生育障碍的的夫妻都来读一本关于丁克家庭的书, 她提醒他们在不平坦的大道上还有一条也许他们从来都没有注视过的小道。至于他们应该选择哪条道,作者没有丝毫煽动性的明示。
鲜花(634) 鸡蛋(5)
发表于 2005-10-28 23:10 | 显示全部楼层
Originally posted by 竹帘儿 at 2005-10-28 11:57 PM:4 P% O  T3 W& C1 z! T/ [
我一点都没有从这篇文章里读出作者要倡导大家都来做丁克的意思。
' M3 S9 m% F* b7 a4 G8 n. e她倡导有生育障碍的的夫妻都来读一本关于丁克家庭的书, 她提醒他们在不平坦的大道上还有一条也许他们从来都没有注视过的小道。至于他们应该选择 ...

8 a/ W+ O. G$ y5 x/ k/ g" A我怎么看得到处都是呢?这个女医生连对健康人生孩子都抱否定态度啊!
  v9 C# y' w6 D3 V! C: o6 X
9 K' Y9 \; b! T无论不同时期同一个地区比较,还是相同时期不同地区,都有这样一个规律:经济上越落后,社会文明越低下的社会,就越把孩子作为负担,而不是价值,反之亦然。0 f, [" {& J/ r! v* G+ x7 w' n) N+ c1 W
0 n' X! U2 W4 d1 s/ `
我看来,她对有生育障碍的夫妻的建议是堵水式治水法,作为医生,她的建议很不专业;作为一个人,她对事实的扭曲显示她的观念很落后。
# A, N! o" t( |8 W' J8 }
" l6 v% B( H# j[ Last edited by 三思 on 2005-10-29 at 12:14 AM ]
鲜花(0)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05-10-30 20:38 | 显示全部楼层
同言同羽 置业良晨
延育后代,对于越低等的动物,越是一种天性是一种本能。而对于人类来说,生孩子与否完全是一种个人抉择,这与道德无关,与社会责任和人生意义更不沾边。人类选择范围的扩大体现了社会进步。
% O2 n- d2 d4 S% o4 p4 Z* o; P' S$ j; Y# }( r, W; H6 T! g8 J
看待任何一件事都要跟其社会背景相联系。《丁克家庭》这部长篇小说发生背景在中国,而那个妇科医生也正因为是在国内看到很多人苦恼于自己的“不孕不育”,千方百计地寻医找药,为了生育甚至倾家荡产也在所不惜,由其是农村或者偏远山区,不孕不育给一个家庭带来的不幸尤甚。为什么?那是因为在中国的传统观念下,一旦人们不缔结婚姻,或在婚姻中不实现既定任务,都将会被视为异类,而遭遇被排斥、被否定的命运。( Y6 m/ P1 L9 Q$ H5 ~; a5 v2 l
. v* ^. ~. B8 _, ?# O  M
这个妇科医生并不排斥为她的病人看病,但她清楚地知道很多不孕不育者是被迫的―――被迫于社会的传统理念。正如竹帘的看法一样,此作者并非鼓吹倡导大家都来做丁克,而是倡导社会具有更大的宽容度,让那些无法生育的人们不必拘泥于“婚姻家庭中必须有孩子”的传统,可以按照自身条件,选择一条适合自己的人生之路。
鲜花(634) 鸡蛋(5)
发表于 2005-10-30 20:50 | 显示全部楼层
老杨团队,追求完美;客户至上,服务到位!
Originally posted by 裙裾飘飘 at 2005-10-30 09:38 PM:5 Y6 P' Q$ l/ x
延育后代,对于越低等的动物,越是一种天性是一种本能。而对于人类来说,生孩子与否完全是一种个人抉择,这与道德无关,与社会责任和人生意义更不沾边。人类选择范围的扩大体现了社会进步。7 ?. C/ n7 Y0 T9 r! [6 k& e
  N% @( R; j' D1 p  I
看待任何一件事都要 ...
9 u; A8 \$ ^* q+ S0 l
, f% A) z' ^' ~; C: C8 F5 O
完全可以介绍丁克的生活方式,但是不要mispresentation
鲜花(0)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05-10-30 21:06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Originally posted by 三思 at 2005-10-28 11:10 PM:6 x* r; d$ B7 x6 d' r0 d. v

/ W( k, c0 f- `/ R! \我看来,她对有生育障碍的夫妻的建议是堵水式治水法,作为医生,她的建议很不专业;作为一个人,她对事实的扭曲显示她的观念很落后。
7 S6 F9 I7 P7 B% N% K0 m! o
) y0 g) A7 }2 ^; {0 ~/ F* I什么是堵水式治水法?
. C! V( B* b1 O* {* s8 a
+ D, \) q8 x& |# o对于那些生育障碍的夫妻,难道让他们生活在因传统理念带来的压力之下,被周为的人认为是“有病”“没用”甚至被诅咒“短子绝孙”的歧视阴影中才是“泄水式”的治水法,而让他们知道在不断发展中的社会里,生命不必像社会道德所要求的那样去结构,他们可以不必苦恼于自身的“不孕不育”选择丁克,就是”堵水式“治水法么?
# y, Z; l" {) l" u- m, G& e) \2 G
) i, }7 e- {# x- K你所指的”事实的扭曲“恐怕是作者对于建筑师夫妻为培育他们弱智的儿子的事情吧。我个人跟作者观点一样:在当今中国社会中,与其倾耗自己所有精力去教会弱智儿子哼出几句儿歌来,不如用这些精力培养更多的人才。+ l$ G0 b0 K2 z' r
本地一个朋友认识一对老夫妇也有一个弱智的孩子。政府有相关福利机构去抚养照顾这类病孩,费用全免。夫妇俩有空就去看望他们的孩子,但在各自的事业上还可以继续有所建树。
$ r; W8 w5 [% m3 k( A这样,既符合人性,让病孩得以充分的照顾,又不会让夫妻一辈子背上照顾病孩的包袱以至于牺牲自己的事业。% s+ H3 D- L) Q. J

& Y  r- r* s% ^1 R( j; m3 P$ S/ p在当今中国,是无法做到政府负担病孩的一生的。这对夫妇只能为了对孩子的爱心而牺牲自己的事业了。3 g( p* r% d' g9 x: g1 U
2 ^, t+ {9 Z) d+ {# O& y/ T7 G
这怎能说作者在对事实进行扭曲呢?
鲜花(0)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05-10-30 21:14 | 显示全部楼层
Originally posted by 三思 at 2005-10-30 08:50 PM:1 {/ O# c; ?0 I! V# J% w# b

% w& J, v  U( M' G, a
7 L& F7 n" [& s( Q. q* R完全可以介绍丁克的生活方式,但是不要mispresentation
8 e9 N5 R  z: ~: e3 s3 n- K$ \
' w/ e7 i; ^' d; J2 [7 ?
对于作者的初衷,她是想在理念上让人们知道自己有更多的选择。2 b5 n' d( X  \* s! r  N) G
对于那些因不孕不育而到处求医用药的夫妻能够接纳丁克家庭的理念,坦然面对自己家庭无孩的事实,比向他们介绍丁克的生活方式来的更为深入。
鲜花(634) 鸡蛋(5)
发表于 2005-10-30 21:19 | 显示全部楼层
同言同羽 置业良晨
Originally posted by 裙裾飘飘 at 2005-10-30 10:06 PM:
! i- G3 a% m+ B1 e* U9 Z( t[quote]Originally posted by 三思 at 2005-10-28 11:10 PM:+ R2 d2 b2 O1 D, i! O
. b3 h) A3 T0 o8 r5 ]0 @
我看来,她对有生育障碍的夫妻的建议是堵水式治水法,作为医生,她的建议很不专业;作为一个人,她对事实 ...

  @1 h/ x& v! g  L8 ^( j" o堵水治疗:
6 K. }2 k+ I9 s" d/ s对于那些有生育愿望而没有生育能力的人,作者作为一个医生,试图磨灭病人的自身生理和心理需求。打个比方:一个男孩子出生就患有生殖器缺陷,所以医生的治疗方法就是从小灌输他是女孩子的概念。这种治疗方法是犯罪,要做监狱的。. O  `; C4 j& r: i0 G6 g
8 ~/ c4 ~5 Y1 z( {
事实不符:
- v4 r7 Z$ F; R3 W8 M作者在养育孩子,为人父母方面,给与的信息全部是虚假信息和无知观点,不但完全属于mispresentation. 也说明作者本人的人生观价值观存在着极大缺陷。' J2 d7 [/ d; I- O7 I& S
# V! C3 M7 \4 O7 @, k% A9 N3 S
至于为了社会舆论而生孩子的问题,我在作者的文章里并没有清晰地感觉到。
鲜花(634) 鸡蛋(5)
发表于 2005-10-30 21:24 | 显示全部楼层
补充:* p6 q7 h3 d+ C2 h: w
当票和竹帘强调非丁克不要否定丁克的生活方式的时候,请注意,作者的观点恰恰是在否定非丁克的生活方式
鲜花(0)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05-10-30 22:12 | 显示全部楼层
Originally posted by 三思 at 2005-10-30 09:24 PM:
, ?' z3 {/ v( {, Q1 K4 Y补充:
* E% K+ ]/ u1 U+ P3 K8 y: O当票和竹帘强调非丁克不要否定丁克的生活方式的时候,请注意,作者的观点恰恰是在否定非丁克的生活方式

8 G# ^/ w, N& ]6 I2 J4 `
$ Q  Z, U7 C* H5 j作者否定非丁克的生活方式了么?3 O) u" k( Y, T  b/ W+ L
; J# z3 j2 Q% W
让我们再重温一下作者的看法:
/ P6 V/ W- m* {: W" r# l, X
# `* a& S9 Z$ R* S/ a) a/ ~观点一:
8 m0 S+ K: F3 p$ u$ N可是,对于病人,我还有一项“医嘱”,准确地说是“建议”,我虽从未说出口,却常徘徊于心,欲言又止,那就是:人,并非一定要生孩子的,退一步海阔天高,当个丁克族也不错。--这是针对那些病人的建议。对那些病人来说,并非一定要生孩子。这个建议没错呀。% S  N) z6 \! u8 @; \  K5 p. {/ w
, _7 W$ d4 M) Q/ B. t3 t8 N" j
观点二:
- G# F/ ^3 X# r5 }/ X0 N我却在心中想,假若这对夫妻当初选择当丁克,把用在孩子身上的那份巨大精力用于发展自身,那一定会在事业上做出惊人成就来。---作者说的是事实,至少我同意她的观点。如果这对夫妻选择丁克,他们就不必生活在孩子是弱智的阴影之下,他们就不需要放弃自己的事业。退一步讲,若他们不是生活在当今的中国而是一个高福利的国家,或许他们可以做到”鱼和熊掌兼得“,既不失亲子之情,又可以继续发展自己的事业。8 i1 P' H# l& E

' w  C/ F( h$ W7 f0 F观点三:1 L7 @: D% z" c) A7 m" d
凭心而论,在现实生活中,为孩子放弃自我的情况数不胜数
% W8 Q0 S5 J  E* Q; P

2 `: r! o2 C) E* c" j; m3 ]& ^: T”放弃自我“并不单单指放弃自己的事业,还有放弃自己喜爱的生活方式,放弃自己生活水准,等等。
/ O& P; T6 |6 {' k: q这样的例子不多说,前段时间还见我们的三帮发帖子号召大家诉说有孩子后的血泪史,并且无限委屈地说:不说了!我,我,我是为了他们才家庭妇女的呀。
3 u/ b6 ]0 y% X1 q5 L6 W: ?言犹在耳。
/ M  V! k8 q) q不要说三帮这种饱受西方人性教育和现代观点熏陶的母亲都会偶有怨言,更不要说在中国千千万万做母亲者中有相当一部分人是迫于社会传统理念而生育的。对于这些人,生孩子是为了满足社会(包括长辈亲友)对家庭(小夫妻)的要求,养育孩子是为了达到做父母的义务。因此她们对于有孩子的血泪史跟三帮相比是有过而无不及的。
$ K( N. c* \* G1 ^
3 l/ ~+ d0 Y* K8 T% C/ ^因此,我既见不到作者在歪曲事实进行mispresentation,,也不认为作者在否定非丁克的生活方式。# h7 i! N  ~9 ^+ Y( q7 v1 }
既便那些非丁克家庭控诉的“血泪史”都是口是心非,但对于作者来说,她所言的就是她所接收到的信息,是事实。
' a" ]$ H# i" q+ H% W7 P若真要较真,是那些来自于非丁克家庭的mispresentation,导致作者信息有误。

4 U, Y9 ~$ M, H+ B- u9 o( H' G2 X" y+ t: P; \0 O4 i
[ Last edited by 裙裾飘飘 on 2005-10-30 at 10:14 PM ]
大型搬家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5-10-31 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老杨团队,追求完美;客户至上,服务到位!
我有很多同学都不想生孩子,觉得有了孩子会比较拖累自已,看我生了孩子后疲累不堪的样子都好庆幸她们的选择,都好奇怪我想要三个孩子的想法。有时隐隐地我也会有点羡慕她们的生活,好潇洒呀,但看着我的孩子一天天长大,几乎每天都能看到她与昨天不同,心中的那份喜悦是任何东西都无法替代的,还有什么比这种成就感更能满足自已的吗?从去年后半年开始,我的那些同学开始一个个怀孕了,都说玩累了,没劲了。其实生孩子是人生的一个阶段,没有这个阶段,再怎么样的人生都会有一个缺憾。
鲜花(634) 鸡蛋(5)
发表于 2005-10-31 10:31 | 显示全部楼层
作者否定非丁克的生活方式了么?
' e# @# o) }% Q% D4 D# U4 \1 \6 ]7 h4 S7 G+ V7 t/ C
让我们再重温一下作者的看法:
3 o7 l) _- s! x
; v! V2 P* a& Z, C& p: \0 |: m观点一:1 _& h( z2 y0 B) \
可是,对于病人,我还有一项“医嘱”,准确地说是“建议”,我虽从未说出口,却常徘徊于心,欲言又止,那就是:人,并非一定要生孩子的,退一步海阔天高,当个丁克族也不错。--这是针对那些病人的建议。对那些病人来说,并非一定要生孩子。这个建议没错呀。
& T" Z0 O* r$ j* x# B9 l4 ]9 _" }) y& n- H) U
首先,病人求医是寻求医疗帮助,而不是人生建议。如果这位医生想把自己的人生态度建议给别人,就不要拿着医生的名号。否则她给出的就是professional的意见,就要负professional的责任。就如我前面举例,一个生殖器有残疾的男孩子,医生是不是可以建议他把自己当作女孩看待?当然不可以!这对男孩子的身心起到反面作用,这种建议是反伦理的。- B. `5 y, U0 {$ k* U3 n3 }1 B) u
6 ^9 K* g# o8 ?. V
其次,这个医生的建议是否是针对“为了社会舆论而生育的夫妇的”?我丝毫没有看到作者的类似说明。我看到的是,医生针对所有有生育困难的夫妻的建议,从第五自然段开始,甚至对所有正常夫妻的建议。

( l+ z% ~. L9 u2 Z% L* ^- }( U9 J! i" [
观点二:+ b( a, N8 J- n
我却在心中想,假若这对夫妻当初选择当丁克,把用在孩子身上的那份巨大精力用于发展自身,那一定会在事业上做出惊人成就来。---作者说的是事实,至少我同意她的观点。如果这对夫妻选择丁克,他们就不必生活在孩子是弱智的阴影之下,他们就不需要放弃自己的事业。退一步讲,若他们不是生活在当今的中国而是一个高福利的国家,或许他们可以做到”鱼和熊掌兼得“,既不失亲子之情,又可以继续发展自己的事业。
  L" B0 u' Q0 e# ]
, }6 u+ ?* L# C/ s7 H/ C首先,没有人希望生一个残仗儿童,或者说,每个人都有生残仗儿的可能,甚至即便生下一个健康的孩子,孩子的一生中还有有很多变故。那么是不是就不应该生孩子?! l) @( Q9 j7 w, w; h1 @6 B

, ]- |* d0 n; p3 Y7 l其次,顺从这对夫妻为人父母的愿望,如果他们生残仗儿童的几率很大,我觉得他们应该抱养。
) c+ k7 G$ I* |/ L: r3 [+ |

7 l+ h2 F" P; Q  |+ |4 C: P9 h+ K7 J6 J
观点三:0 g. s8 h5 ]) ~
凭心而论,在现实生活中,为孩子放弃自我的情况数不胜数
$ K! O' \1 z8 q9 C6 N" Q* T7 `4 {/ Y# T* _* _  c0 t  T
”放弃自我“并不单单指放弃自己的事业,还有放弃自己喜爱的生活方式,放弃自己生活水准,等等。  d! X5 P, M$ H+ U% Y
这样的例子不多说,前段时间还见我们的三帮发帖子号召大家诉说有孩子后的血泪史,并且无限委屈地说:不说了!我,我,我是为了他们才家庭妇女的呀。7 V' u; P% Y9 n9 k
言犹在耳。
) |) ~3 I; H) v9 ?不要说三帮这种饱受西方人性教育和现代观点熏陶的母亲都会偶有怨言,更不要说在中国千千万万做母亲者中有相当一部分人是迫于社会传统理念而生育的。对于这些人,生孩子是为了满足社会(包括长辈亲友)对家庭(小夫妻)的要求,养育孩子是为了达到做父母的义务。因此她们对于有孩子的血泪史跟三帮相比是有过而无不及的。
& u( p. f) a1 h- S4 ?
$ l% K' B5 ?' Q5 z* X% X因此,我既见不到作者在歪曲事实进行mispresentation,,也不认为作者在否定非丁克的生活方式。
7 e  i, e9 f+ V7 B* p, A6 I# ^4 P  E
既便那些非丁克家庭控诉的“血泪史”都是口是心非,但对于作者来说,她所言的就是她所接收到的信息,是事实。
* N% ~4 G; `- h, f3 @2 L$ o: k" |
人生是一个选择的过程,我们为了得到更desired的东西,放弃一些其次的东西。比如我为了自己的孩子,愿意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因为有孩子的生活方式,正是我喜爱的生活方式。
5 J7 q! H8 K0 s# @% G" J6 a. E- }! Z" @7 W; q/ P
是的,很多时候我看到丁克家庭,生活富裕,时间充裕,我都会心生羡慕,因为这些正是我为此放弃的。但是我相信丁克家庭为此也放弃了我拥有的东西。但归根到底我们得到了我们各自最期望的东西。" H" j3 D/ @# l+ g: V1 x' T
4 n& a, r2 l- m  m
当然不是口是心非,养孩子的生活也有很多frustration, 生活里总有这样那样的frustration,我从来不会说养儿是简单易得的,所以我所描述的育儿生活是真实的,而不是如作者一样的误导。
# T! J( o# M7 w6 V
: q( @& D, X' T! _3 T! r% a

5 }# X0 y+ y( ?
2 L. C- x. G* ?; C) I; Q: T- [4 S' C  R9 F1 v4 P
若真要较真,是那些来自于非丁克家庭的mispresentation,导致作者信息有误。
! R* o. w# u/ u7 `
% i8 @! o+ T8 e4 R; [' @) h如果较真,一个没有养育孩子的人,看到了这篇出自医生之首文章,信以为真了,我想,正是被误导的源泉之一吧?. N: E1 d2 u: j* Y

& x$ o! j. d! M5 s) ?' q另外,我同意,在中国社会,有很多人,为了父母,为了社会,而生孩子。生而不养,丢给父母。如果一个人自己不想要孩子,还是不要得好,否则受罪的是孩子。但是不要用狭隘的信息是误导那些希望为人父母的人& r9 `2 G$ m2 @, s/ Y* \

' a) t% j  _: N& s# P- m; k至于社会对丁克的歧视是否合理,那是另外一个问题。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5-11-1 17:50 | 显示全部楼层
同言同羽 置业良晨
年轻时觉得丁克好,却糊里糊涂地生了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觉得名利到最后都是虚的,看着日益长大的孩子倒有点成就感。
鲜花(123) 鸡蛋(0)
发表于 2006-5-20 23:34 | 显示全部楼层
同言同羽 置业良晨
原帖由 裙裾飘飘 于 2005-10-30 21:14 发表# s8 f$ P  \9 Z1 c1 t6 L0 b3 \) j

4 v* x2 ]* U# z& h* z# e' D. x$ s7 k9 W( A
你所指的”事实的扭曲“恐怕是作者对于建筑师夫妻为培育他们弱智的儿子的事情吧。我个人跟作者观点一样:在当今中国社会中,与其倾耗自己所有精力去教会弱智儿子哼出几句儿歌来,不如用这些精力培养更多的人才。

1 g, L+ a) v: `" W  T9 e5 S: n/ f$ D- d! M. E! w2 c
3 b* P- o: S; Z4 @
呵呵,又翻旧帖。
) S5 d/ }+ _6 C; U! ^3 j- F  j& Q2 F7 o) ]5 \$ Z' B
上面几位高手都做了很详细的辩论,正所谓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利。各自都是站在自己的立场、自己的人生经历看问题,无所谓对与不对。就因为人生经历不同,我认为这场争论将是谁也说服不了谁。8 F2 j0 ^% _& `# G4 j

3 I# ~. m" o+ s飘飘上面举了建筑师的例子,我觉得没飘飘或原作者有这样的想法是可以理解的。
& a) O/ s, a$ @; H) O% p3 Y3 B3 q6 K: ]
但我认为,就算中国社会里有能力收养这些弱智儿一辈子,也会有父母选择自己去培养自己的小孩的,他们会认为用这些精力培养更多的人才还不如用这些精力培养自己的小孩进步。原因很简单,因为这是自己的小孩。
鲜花(21) 鸡蛋(0)
发表于 2006-5-21 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顺其自然,不要太刻意。
鲜花(10) 鸡蛋(0)
发表于 2006-6-16 01:13 | 显示全部楼层
老杨团队,追求完美;客户至上,服务到位!
kan kan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埃德蒙顿中文网

GMT-7, 2024-5-29 23:17 , Processed in 0.841111 second(s), 32 queries , Gzip On, APC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