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德蒙顿华人社区-Edmonton China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908|回复: 2

修行如何中道行?(ZT)

[复制链接]
鲜花(327) 鸡蛋(0)
发表于 2011-7-10 18: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老杨团队,追求完美;客户至上,服务到位!
本帖最后由 PTL 于 2011-7-10 19:09 编辑
; e( O. {6 u6 G# F! ~0 [0 y8 B% e8 f% Q% {) K
修道者成千上万,得道者凤毛麟角。其中很重要的原因也是失于中道,因而失去了持久、发展和成功。. v4 a1 L* P+ l5 N) H* F
(1)性命双修方为中$ R9 \# ?4 w$ h7 [! l/ {
某些宗派倾向于从修心上下功夫,或倾向于从身体能量上入手修炼,而佛家的密宗以及现代的许多气功门派皆主张性命双修。
; H5 Z  b2 M3 N; M真正的修炼必须从心态和生理两方面同时入手,因为身和心本来就是一不是二。如果把它分开来看,失去了整体,失去了正知正见,肯定会互偏互障。命无性不立,性无命不显。心物也是一不是二。例如:有些人只修性不修命,刚念了两个小时的佛,就头晕眼花支持不住。有些人炼功就是为了单纯地锻炼身体,而不知修心养性,由于心不净而经常生气烦恼,结果使身体也无法保持健康。保持身体健康只是修行的基础,进入正式修行不是修身体,而是修心和能量。6 D* {/ x$ L  K; K3 u
佛教不谈论能量,并非因佛教不谈能量就没有能量,清静心中本身就包涵着能量。道教、印度教、瑜珈功、现代气功都谈能量,也并非你相信有能量才有了能量。能量本身就是宇宙中的客观存在。地球有能量,表现为磁场和引力,万事万物都围绕依附它而生存。太阳的能量更大,太阳系的星球都围它旋转,并受到它光明的照耀。宙心的能量是无限的,它变现出无边无际的宇宙,整个宇宙都围着宙心运转。这既是能量大小表现出来的不同作用。
7 j! P3 h, \/ r( D& i1 s能量的作用表现在生理上,但同样会对心理产生影响。比如:一个人心理上并没有想到淫,但生理上的这股能量积累的多了,就会迫使你要去发泄,心力不坚定的人就易被生理的这股力量拉下去。这就是心物、性命相互影响的辩证关系。此时通过一定的修炼方法,炼精化气可以使能量转化,转化了生理的压抑,进而可以使这股能量和心力一起流向灵性大道。火箭和卫星只有同步,才能运用火箭的能量,达到把卫星推入太空之目的,二者缺一不可。因此,身心也不应分开修炼,也无法分开修炼,因为身心本来即是一。因此性命双修方为中。8 ^, v" d4 o9 x

! s/ A& z1 q3 E* `6 Y2 q! D(2)无善无恶方为中' v+ O$ r4 ^% Y/ P% M
多生多劫以来,修行人都是在修一个“善”字,以善为本,“诸善奉行,诸恶莫做”。妙善在此说无善无恶,可能许多修行人难以理解和接受。可能会有人疑问:“难道我们修善错了吗?”宇宙间万事万物根本不存在什么对错。断恶修善只是一个修行阶段,断恶是在断三恶道之因,修善只是修三善道之因,同时又是向上一台阶修行的基础。在修人道和天道的过程中,修善断恶是渡这一河界的法船,而不要把断恶修善当成最终目的。当这一过程完成之后,就要舍弃这一法船。你的最终目的是要成佛得道,而不是修至天道为止。佛道是见性成佛,而性中是清静无为,无善无恶的。( U6 W$ _4 z, y0 H& ~
但是,许多修行人即使是在修善,也同样没有把握好中度。修善应随缘修善,如果攀缘修善即是执着。只要还有攀缘之心,就永远出不了六道。由你所攀因缘输入的程序,又身不由已地生于六道。另一方面,善恶是一对阴阳,根据阴阳互根、互为存在的原理,你只要执着一个善,另一面肯定又造就一个恶。越执着善也可能造恶越大,这正是造成修行人难出六道的重要原因。例如:有些修行人执着度人修善,劝人修道,不管别人信不信,也不辨别人有没有慧根和修行之缘,一厢情愿地反复劝人修道。虽是善念,但造成别人对佛反感。因为自己的执着,造下了让别人因谤佛而下地狱之因果,执善的另一面却又造了大恶。
" a  a) U4 Y- Q# X7 K2 U又如:有些人执着修善,宁可自己吃亏也不让别人付出。该收费的不收费,在众生受益的同时,该让他付出的也不让他付出。从表面上看是在修善,也许会得到大家的赞扬。但是,在自己贪图虚名的同时,又在培养别人只想得到不想付出的贪心。执着一个君子,必然造就一群小人。这正是执着修善所造下的恶果。
; |7 _! s+ q1 k该让他付出的必须让他付出,只有懂得并进入了“多失多得,不失不得”的道理后,才能向更高层次“无失亦无得”的宇宙本性靠近,否则就无法理解和悟入“无失亦无得”的微妙境界。该付出的不让他们付出,从表相上看是慈悲,其实只是一种小慈悲,还没有进入菩萨的大慈大悲。一旦你开悟了,放下了虚名,实事求是去做事时,也许大家会认为你变了,变得不慈悲了,变得贪财了。这只是凡夫眼里看到的表相。其实,开悟者放下的是小慈悲和让众生得到的眼前小利。不能再得眼前小利者,可能会产生疑惑和不满,甚至会毁谤和攻击。但是,他们却不明白,此时,觉者已进入的是大慈大悲的境界,这个境界会使那些失去眼前小利者困惑和不解。然而,无论你是否理解,他却不偏不倚地进入了无善无恶的中道。修善虽是修行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但如果把握不好中度,反而会给自己的修行造成障碍。多数修行人只知恶能障碍你,但不知善也同样会障碍你。恶能使你产生烦恼障,善能使你产生所知障,两种都是障碍,但所知障比烦恼障还难破。诸佛菩萨虽也行善,却没有障碍。道理就在于他们的行善,没有妄想、分别、执着,他们一无所求,不动念头地随缘修善,而非攀缘行善。未觉悟的修行者,却是带着分别、执着和有求之心去行善。譬如“我今生努力行善,来生可以升天道”;“来世会有福报”;“只有多度众生,我将来才能成佛得道”等。这些就是你修善的条件,有分别所修的是善恶之善。一无所求,才是纯善、真善,是本性的自然流露。如有丝毫为自己求利益,就是习气,不是本性,必落入善恶的分别之中,只要还在攀缘,就是在造业。
; ?6 h  ]6 S8 t; w, h/ ^如果细察这些修行人为什么会这样执着善,其根本原因还是分别心。例如执着度人,首先他分别了“我修的这个法特别好”,无论是否有缘,都总想传播给别人,不考虑客观是否有缘份,只想主观一厢情愿,这就是攀缘,是分别心造成的执着善,其结果另一面又造下了恶。* ~7 y1 _$ s& T% v5 s- n( K& u( [
佛菩萨们在做事的时候,从来没有认为自己在做什么,一切都是那么自然而然地面对现实。一切都是随缘,从不勉强自己去做什么,更不会强求别人去做什么。他心里没有善恶、对错、是非、好坏。但是,他所做的一切,包括喜、笑、怒、骂都是自自然然地合于道,都是本性的自然流露。) h" P# {; V# S/ e- x! ]% W4 [- d: d
9 h8 y, t" R: L* N. ~% V: c
(3)真空妙有方为中
( O3 c( H, N+ E/ B: `0 L4 n) ?宇宙的本性是空,空性中显现出万事万物,空性又无形无相地存在于万事万物之中。万事万物只能表现出各种不同的作用,但空性又决定了万事万物的实不可得。
! H* e$ X! A! Z但是,由于人们不明白宇宙和万事万物的本性是空,眼、耳、鼻、舌、身确实又能感触到万物的存在,因此,误认为万事万物皆是实有。多生多劫以来,在拼命地追求物质利益的同时,养成了根深蒂固的习气。正是执着这个所谓的“有”,才使众生跳进了无边的苦海,去拼命地追逐、打捞那些利益的苦根。想捞的却捞不到,捞到小的还想更大的,捞得之后又失去了,正是这种得失之心,才使你产生了种种烦恼和痛苦。其根本原因是偏执了“有”的一面,而失去中度。当误认为自己得到所追求的东西时,身心已经成为它的奴隶,为它拼命追逐了一生,甚至付出了生命。怎能不痛苦?怎能无烦恼?当没有得到或又失去这些所谓利益的时候,误认为什么也没有了,又偏在“空”的一边。总在空和有两边执着,怎能不生出无尽的烦恼?
7 F; M$ R0 z; K+ p0 i) s: w' s1 {有些修行人似乎懂了一些道理,认为“反正死后什么也得不到,活着的时候也就不执着去追求了”。这种对“空”的认识是相对“有”之空,称“顽虚空”,是对空的错误理解。. S8 M% M- b# L+ e$ P
有些修行人认为“修行就是要空掉一切”。把“放下万缘”理解为“要空掉一切”。结果是什么事也不想做了,有些人甚至认为“只有出家修行才算放下万缘”。这种对空的认识是偏解的,仍然执着在空、有两边。这种对“空”的理解称谓“断灭空”。表面上看是放下万缘,不执着“有”,但在执着“空”的同时,又在执着成佛这个更大的“有”。同样会给自己带来很多痛苦和修行上的障碍。因为“有”和“空”本身也是一,空与有本来就是阴阳互根的。你无论在“空”、“有”哪边,只要执着其一,就必然总在左右两边走极端,就必然有受不尽的痛苦和烦恼。+ R/ P3 w  G4 r
“真空妙有”才是宇宙的真相。宇宙的本性是真空,它无形无相、无声无息、无作无为、如如不动,空得连空也没有,故谓之“真空”。但是,空又能生有,宇宙间的万事万物都是宇宙空性变现出来的。本性虽空,但它又能显现出万事万物的作用。万事万物虽能显现各自不同的作用,但又实不可得,因为它的本性是空。5 k2 B* g3 h& v; w' j
如果你能真正悟透了“真空妙有”的涵义,你就达到初步开悟了。大乘佛法所开释的也正是真空妙有。只有悟透了真空妙有,才能把握随缘不变。在世间生活、工作中,既随缘起用万事万物的作用,又明明白白知道它实不可得,丝毫也不执着,使真空不碍妙有,妙有不碍真空,这才是把握中道行。这才是一种大超脱、大自在的境界。
, J" d9 Q5 L4 d+ U' ~# h: h7 I/ ?所谓“以中为度”的“中道行”,也不过是在修行过程中的一个法门,一条渡船而已。在修行过程中,在你走到目的地之前的路上,为了防止你走偏走错,才叫你以中为度,取中道而行。当你真正走到了目的地的时候,进入了那个无形无为的“道”中,自自然然已在道中的时候,此时,心中要把“以中为度”的“中道行”也放下了。因为“中”是相对左右而言,如果心里还有“中”,说明你心里还有左中右的痕迹。因此,最后要把“中”也放下,是自自然然地“道中行”,而不是有意的“中道行”。
鲜花(68) 鸡蛋(0)
发表于 2011-7-11 21:12 | 显示全部楼层
。。。 无所有 毕竟空 不可得
鲜花(68) 鸡蛋(0)
发表于 2011-7-11 21:14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分享,6 g+ w& N% o4 U- f4 P7 z( V/ N. f  t
随缘受益。
- _5 N2 C' }- ?$ G' a: V1 S6 I4 `6 T7 @
南无阿弥陀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埃德蒙顿中文网

GMT-7, 2024-5-13 21:52 , Processed in 0.158471 second(s), 11 queries , Gzip On, APC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