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德蒙顿华人社区-Edmonton China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664|回复: 0

[学书论画] 中国书法造诣最深的十大家!

[复制链接]
鲜花(677) 鸡蛋(0)
发表于 2016-7-11 23: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老杨团队,追求完美;客户至上,服务到位!
本帖最后由 齐山 于 2016-7-11 23:16 编辑
# S: e/ g2 g6 j, L& m' u4 |% J7 ^" J8 p2 z6 S0 R
         中国书法造诣最深的十大家!
8 g% S1 e1 ~) l, u- N
9 ~5 i+ _4 p. S* R- I3 a( R4 ~       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发展五千年来最具有经典标志的民族符号。书法堪称中国的“第四宗教”,有着强烈的吸引力、仪式感和大众参与性。中华五千多年来,各时期代表人物灿若星河,今天给大家介绍的是中国历史上造诣最深的十大书法家及其代表作。
" q) ?4 C. o9 P3 V/ M$ B$ P$ e8 w
! a; a: w7 B1 ~: W5 S) f东晋著名书法家 ,“书圣”——王羲之
7 I- t0 A  b- T9 }% q
" Y5 v! }, @* V, c( }& ~. p" P王羲之是中国最著名的、成就最高的书法家,他广采众长,自成一家,不仅作为中国书法史上一座极具象征性的丰碑深远影响着中国千年书法,还留下了大量的丰富多样的书法精品。书法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
3 s+ G7 M. F$ a6 t) Z( J代表作: 《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太宗独爱之,《快雪时晴帖》,亦是一代帝王乾隆的最爱。2 _! ~- Z. Y  o! b% m  l4 l
《兰亭序》的书法精美奇妙。现存的临摹本以冯承素的“双钩填廓”摹本为最好。古人称王羲之作《兰亭序》,如“清风出袖,明月入怀”。全文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字,字字“飘若浮云,娇如游龙,波谲云诡,变化无穷”,一改汉魏以来质朴稳拙的书风,开妍美流便的先河,其雄秀之气,似出天然。作者的风度、气质、襟怀、情操,亦糅进了作品之中。章法、结构、笔法都很完美,是他三十三岁时的得意之作,标志着王羲之的书法艺术达到了最高的境界。
. P/ F% E2 k( U6 z王羲之《二谢帖》
+ h8 H  [& Y* q王羲之《快雪時晴帖》# t) B6 S1 J. z
王羲之《丧乱帖》
. r' w# x' ~. K7 B' t; K" K0 |( x* s王羲之《乐毅论》
/ F& }! Q/ O% f% w3 \$ u' _
2 _# o; }! M, L0 S唐代中期杰出书法家,“楷书四大家”之一——颜真卿$ f/ j$ s$ a: @  Q6 [6 x1 L

+ A  ?3 B  N: J' y0 h4 m3 X颜真卿是继王羲之后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书法家。他的行草传递出沉着痛快、豪迈洒脱的大师气象。颜真卿在书学史上以“颜体”缔造了一个独特的书学境界。颜鲁公书法既以卓越的灵性系之,境界自然瑰丽;既以其坚强的魂魄铸之,境界自然雄健;又以其丰富的人生育之,境界自然阔大。晚年犹求炉火纯青,出神入化的境界。其“颜体”在书坛巍然屹立。
( k- V1 d% n- @# y, J代表作:传世作品主要有《祭侄稿》《争座位》以及《麻姑碑》等众多碑刻。《祭侄文稿》是唐代颜真卿追祭从侄颜季明的草稿,不计工拙,一气呵成,常常写至枯笔,被誉为“天下第二行书”。# N; i- G1 o& Q: ?0 b- E/ r
颜真卿《祭侄文稿》是在极度悲愤的情绪下书写,顾不得笔墨的工拙,故字随书家情绪起伏,纯是精神和平时工力的自然流露。这在整个书法史上都是不多见的。可以说,《祭侄文稿》是极具史料价值和艺术价值的墨迹原作之一,至为宝贵。
$ T  z0 Z7 Q1 l颜真卿《麻姑仙坛记》1 t# R  o8 o' z4 n* A: n, Z3 r
颜真卿《多宝塔碑》《多宝塔碑》,此碑是颜真卿44岁时书,整篇结构严密,点画圆整,秀丽刚劲,虽尚未形成刚劲雄强、沉雄浑厚、大气磅礴的颜楷风格,但此碑已奠定了颜真卿书风的基本格调,它是留传下来的颜书中最早的楷书作品,结构平稳端正,严谨庄重,是唐代“尚法”的代表碑刻之一,学颜体者多从此碑下手,入其堂奥。
) `' q  ~% z/ H. \* @6 h! V颜真卿《争座位帖》《争座位帖》为颜真卿行草书精品,唐广德二年(公元764)颜真卿写给仆射郭英又的书信手稿。颜真卿引历代及唐代成规抗争之,写下此长信。此稿系颜真卿因不满权奸的骄横跋扈而奋笔直书的作品,故通篇刚烈之气跃然纸上。许多字与行还写得豪宕尽兴,姿态飞动,虎虎有生气,似乎也显示了他刚强耿直而朴实敦厚的性格。
- B: j" d7 ]% T" m6 V* b颜真卿《乞米帖》+ e; o7 H3 X) L' y9 y$ V2 g

0 g# ?' T$ D- x6 \/ Q5 R1 N& Z唐代著名书法家,“楷书四大家”之一——欧阳询. ^% L, @' ~4 j" ?/ k! ?; a
. R6 a7 V6 ^2 n( `& l/ U
欧阳询为史上著名楷书四大家之一,对书法有其独到的见解,有书法“八诀”。他的书法成就以楷书为最,笔力险劲,结构独异,后人称为“欧体”。其楷书法度之严谨,笔力之险峻,世无所匹,被称之为唐人楷书第一。其源出于汉隶,骨气劲峭,法度谨严,于平正中见险绝,于规矩中见飘逸,笔画穿插,安排妥贴。* K7 u, p  [4 X# j( x4 x4 p% |% X
代表作:楷书以《九成宫醴泉铭》,行书以《梦奠帖》《张翰帖》等为最著名。其他书体,也无一不佳,《九成宫醴泉铭碑》被后世喻为“天下第一楷书”或“天下第一正书”,享有“楷书之极则”的美誉,被历代书家奉为楷书的楷模,亦是历代书法初学者临摹最多的作品。
" B. z1 K5 S$ w$ |5 l3 U《九成宫醴泉铭》充分体现了欧阳询的书法结构严谨、圆润中见秀劲的特点,此碑书法,高华庄重,法度森严,笔画似方似圆,结构布置精严,上承下覆,左揖右让,局部险劲而整体端庄,无一处紊乱,无一笔松塌。用笔方整,紧凑,平稳而险绝。明陈继儒曾评论说:“此帖如深山至人,瘦硬清寒,而神气充腴,能令王者屈膝,非他刻可方驾也。”
$ @1 g. A1 U1 a" B+ X' j, ?' r欧阳询《皇甫诞碑》; Y5 N* [. B+ I' M4 X- }  _- {
欧阳询《化度寺碑》
# X2 D# `8 y; T$ g7 f欧阳询《仲尼梦奠帖》* j: A  w4 e3 G8 u8 X/ {* D
欧阳询《行书千字文》' Z1 Q' R* a0 Q+ g2 w3 H2 \% ]

; G4 u+ d. e/ O唐代书法家,“草圣”——张旭8 s- z+ q' r4 P8 _- h$ u: {

+ ?/ c! L; T& p8 q张旭以草书著名,与李白诗歌,裴旻剑舞,称为“三绝”。诗亦别具一格,以七绝见长,与李白、贺知章等人共列饮中八仙之一。与贺知章、张若虚、包融号称“吴中四士”。书法与怀素齐名。1 k& Y+ L% |9 f& Q, A0 Q
张旭传世书迹有《肚痛帖》《古诗四帖》等。
( h  Y" d3 o4 K2 W! N8 v! {! |$ g张旭《肚痛帖》。张旭肚子痛,一时有感,发于笔端,随手写下一个字条,竟成了千古名帖《肚痛帖》。全帖六行30字,文日:“忽肚痛不可堪,不知是冷热所致,欲服大黄汤,冷热俱有益。如何为计,非临床。”这幅作品开头的三个字,写得还比较规正,字与字之间不相连接。从第四字开始,便每行一笔到底,上下映带,缠绵相连,越写越快,越写越狂,越写越奇,意象迭出,颠味十足,将草书的情境表现发挥到了极致。可以看出,张旭这种纵横豪放的情怀,张扬恣肆的渲泄,泰山压顶的气概,变幻莫测的态势,在奋笔疾书的狂草中,横空出世,让观者惊心动魄。8 v4 o# `$ H7 E+ f
张旭《心经》: @( r4 h/ p! }0 X% g! ?5 V. G
张旭的《草书心经》最早见于《碑刻拔萃》,其《唐草心经》碑目下写明张旭,此前碑林中有明成化年间知府孙仁从百塔寺移来的《草书心经》,《关中金石文字存逸考》对这两种草书“心经”都录,其“心经、肚痛帖、千文断碑”条下注“均张旭草书,无年月”,并称“右三石均在西安碑林”。张旭的《草书心经》最晚见于民国三年(1914年)《碑林碑目表》,但此后便下落不明了。& e7 h$ A7 L3 |" V# r0 {
张旭《郎官石柱记》。《郎官石拄记》书,原石久佚,传世仅王世贞旧藏“宋拓孤本”,弥足珍贵。张旭草书纵放奇宕,而此序楷势精劲凝重,法度森严,雍容闲雅兼而有之,是张旭存世的唯一楷书作品。有影印本行世。- ~1 ~, [( h/ K8 {1 E/ j' t& x
张旭《古诗四帖》。《古诗四帖》通篇笔画丰满,绝无纤弱浮滑之笔。行文跌宕起伏,动静交错,满纸如云烟缭绕,实乃草书颠峰之篇。今人郭子绪云:“《古诗四帖》,可以说是张旭全部生命的结晶,是天才美和自然美的典型,民族艺术的精华,永恒美的象征。”
! b. w+ }0 {" {9 k2 z% B$ S$ v6 q9 w8 y, x( p7 u2 S
北宋书法家、画家,“宋四家”之一——米芾4 K/ L: ~( m8 I# V: r8 o) |

5 y7 M0 u' Z: j: q( G8 x他是“宋四书法家”(苏、米、黄、蔡)之一,又首屈一指,擅篆、隶、楷、行、草等书体,长于临摹古人书法,达到乱真程度。其书体潇散奔放,又严于法度。《宋史·文苑传》说:“芾特妙于翰墨,沈著飞,得王献之笔意。”因其衣着行为以及迷恋书画珍石的态度皆被当世视为癫狂,故又有“米颠”之称。米芾传世墨迹主要有《苕溪诗卷》《蜀素帖》《方圆庵记》《天马赋》等。3 ^) l0 `. N4 r& X1 A9 [. N" T5 ?
米芾《蜀素帖》 墨迹绢本 29.7×284.3cm 台北故宫博物馆藏2 D6 \0 `8 x* O' Y+ A
《蜀素帖》书于乌丝栏内,但气势丝毫不受局限,率意放纵,用笔俊迈,笔势飞动,提按转折挑,曲尽变化。董其昌跋曰:“此卷如狮子搏象,以全力赴之,当为生平合作”。" D( ^) J- F) F- g0 C' i
米芾《苕溪诗》。此卷用笔中锋直下,浓纤兼出,落笔迅疾,纵横恣肆。尤其运锋,正、侧、藏、露变化丰富,点画波折过渡连贯,提按起伏自然超逸,毫无雕琢之痕。其结体舒畅,中宫微敛,保持了重心的平衡。同时长画纵横,舒展自如,富抑扬起伏变化。通篇字体微向左倾,多攲侧之势,于险劲中求平夷。全卷书风真率自然,痛快淋漓,变化有致,逸趣盎然,反映了米芾中年书的典型面貌。
9 ^% J0 ~/ _& `/ P/ v+ p米芾《清和帖》
+ O" O9 u" }1 b- G米芾《乡石帖》
) L1 d2 @( @4 R  G. I5 o2 g9 L" g: G米芾《岁丰帖》
7 Y4 \' D: K  P8 g* J2 M4 k/ m( Y5 f* z- N+ ^/ S
唐代著名书法家,“楷书四大家”之一——柳公权
$ u4 E% n% i- i3 n% d, y
  g: V; b) j/ I# F% f& x$ I' J1 k官至太子少师,世称“柳少师”,吸取了颜,欧之长,在晋人劲媚和颜书雍容雄浑之间,形成了自己的柳体,以骨力劲健见长,后世有 “颜筋柳骨”的美誉。柳公权的书法在唐朝当时即负盛名,民间更有“柳字一字值千金”的说法。
. W5 A/ v* q& o& _( d3 U1 ?+ ^$ |柳公权的字,字形比颜字稍长,笔画也稍细。总的特征是筋骨外露,笔画富有弹性,无论横、竖、撇、捺,笔势都向四面伸展。其代表作品有《金刚经碑》《玄秘塔碑》《神策军纪圣德碑》等。
; P, _% {" g6 ?1 D柳公权《神策军碑》8 B3 R& c+ x& L! w7 |# k4 E) M
柳公权《玄秘塔碑》。《玄秘塔碑》——明王世贞云:“此碑柳书中最露筋骨者。”其骨力矫健,筋骨特露,刚健遒媚;结字瘦长,且大小颇有错落,巧富变化,顾盼神飞,行间气脉流贯。全碑无一懈笔,可谓精绝。( K- O$ }9 N, _; `& ~& `
柳公权《金刚经》。唐代柳公权楷书《金刚经》唐拓本是柳公权早期的书法作品,原石于宋代已被毁,现仅见敦煌石窟发现的“唐拓孤本”。柳公权早年曾广采众家之长,而且特别注意向前辈书家学习。从《金刚经》中,我们可以看出他取法诸家的痕迹。《广川书跋》云:“此经本出于西明寺。今考其书,诚为绝艺,尤可贵也。”
4 @& m9 f$ A4 Q! N) o  [. m柳公权《蒙诏帖》$ V7 g8 V8 @8 R, C' g9 k2 V2 s
/ z0 M" L, p: t1 A
北宋书画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  l" T* f7 |9 V6 E+ Z1 n( l

( s6 g9 i5 W( o% u; u$ n( C) T: G苏轼擅长行、楷书,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自云:“我书造意本无法”;人书并尊,在当时其弟兄子侄子由、迈、过,友人王定国、赵令畤均向他学习;其后历史名人如李纲、韩世忠、陆游,以及的吴宽,清代的张之洞,亦均向他学习,可见影响之大。
* ~: l2 Z4 b- ^; U2 a《黄州寒食帖》。《黄州寒食帖》是苏轼行书的上乘之作。这是一首遣兴的诗作,是苏轼被贬黄州第三年的寒食节所发的人生之叹。通篇书法起伏跌宕,光彩照人,气势奔放,而无荒率之笔,被誉为"天下第三行书"。0 q8 h* W1 y  u' y' t
《李白仙诗卷》( L3 S9 j. X! _: c
《北游帖》
+ H# z6 [  ^5 ~9 U苏轼《近人帖》 上海张氏涵庐旧藏
1 G% g/ w( o4 D' V! u8 m苏轼《东武帖》,行书,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 s. g( W8 p* Z6 U$ ]苏轼《渡海帖》,行书,元丰三年(1100),纸本,28.6X40.2 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4 }' P  v& ]3 G6 z: @2 ]  Z3 h* R
, e4 E; X9 T/ V. u* r5 Z, ^6 [元代著名书画家,“楷书四大家”之一——赵孟頫( t/ _+ N" n( I* B- ^( T, C
! `/ J+ \' T4 O' t8 f+ c1 ^6 l/ }
赵孟頫不仅绘画创一代新风,书法更是元代第一人,如元代书法名家鲜于枢所评:“子昂篆、隶、真、行、颠草为当今第一。”赵氏所创书风,遒媚、秀逸,结体严整、笔法圆熟,后人称之为“赵体”。) V& ^" L" P8 {* p/ f3 C9 l  U
赵孟頫传世书迹较多,代表作有《千字文》《洛神赋》《汲黯传》《胆巴碑》《归去来兮辞》。
) R, [5 a3 e+ F( t赵孟頫《前后赤壁赋》。该帖分行布白疏朗从容,用笔圆润遒劲,宛转流美,风骨内含,神彩飘逸,尽得魏晋风流遗韵。
; V: L( J) ~) f' h9 J* a% H6 x* J赵孟頫《洛神赋》。《洛神赋》即为赵氏行书代表作。《洛神赋》原名《感甄赋》,其写作牵涉到曹植与魏文帝曹丕之妃甄氏之间的一段错综复杂的感情。赵孟頫《洛神赋》,行中兼楷的结体、点画,深得二王遗意。
1 N' \/ x2 W( Q' ]# }# S* }) s《归去来兮辞》
& J6 R* P3 f/ b+ t: f- \; n6 R. i5 s- u9 K+ i+ Z
三国曹魏著名书法家、政治家,楷书鼻祖——钟繇
' c' x8 |5 m6 G8 l3 z( Q" V+ w+ a1 @- _( b+ j; `) ^  h9 b- I
钟繇工书,师法曹喜、蔡邕,博取众长,兼善各体,尤精于楷,形成了由隶入楷的新貌。与王羲之齐名,并称“钟王”。唐张怀瑾《书断》称他:“真书绝世,刚柔备焉,点画之间,多有异趣,可谓幽深无际,古雅有余,秦、汉以来,一人而已。”钟繇篆、隶、真、行、草多种书体兼工,写得最好的是楷书,被后世尊为"楷书鼻祖"。- F7 f$ F. C3 _. Z
其代表作有《贺捷表》《力命表》《宣示表》《荐季直表》等。
7 E" a1 O% s" w9 m钟繇《宣示表》。传《宣示表》是王羲之的临摹本。字体端整古雅,结体略呈扁形,笔画已脱隶书古意,多是真书笔法,是钟繇的杰作,也可以说是楷书之祖。此帖较钟繇其他作品,无论在笔法或结体上,都更显出一种较为成熟的楷书体态和气息,点画遒劲而显朴茂,字体宽博而多扁方,充分表现了魏晋时代正走向成熟的楷书的艺术特征。
. i( n3 h  v7 F: |0 N) I& k钟繇草书《得长风帖》' e, m4 d& K$ p% j: S
  D' d6 y' E  b+ p/ s) K4 `( s
明代著名书画家,“江南四大才子”之一——文徵明$ o5 i) B2 X+ y$ B  Z
) d" ~' g1 }0 L, X
文徵明的书画造诣极为全面,诗、文、书、画无一不精,人称是"四绝"的全才。在诗文上,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 并称“吴中四才子”。文征明书法初师李应祯,后广泛学习前代名迹,尤擅长行书和小楷,温润秀劲,法度谨严而意态生动。虽无雄浑的气势,却具晋唐书法的风致,也有自己的一定风貌。小楷笔划婉转,节奏缓和,与他的绘画风格谐和,有“明朝第一”之称,对后世影响极大。
$ n) l. M! f. A9 d! v( F3 {6 t& T文征明三大小楷代表作有《琴赋》《草堂十志》《千字文》。
# C; ~8 c+ M5 I2 F# x  m, M

; v. f# V; B/ ]8 U1 ^4 J链接:http://mp.weixin.qq.com/s?__biz= ... kKPcgFdM0HpoiY7X#rd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埃德蒙顿中文网

GMT-7, 2024-5-31 14:47 , Processed in 1.620651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On, APC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