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德蒙顿华人社区-Edmonton China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222|回复: 4

[交易拍卖] 徐遐龄先生书法作品

[复制链接]
鲜花(677) 鸡蛋(0)
发表于 2019-11-26 04: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老杨团队,追求完美;客户至上,服务到位!
徐遐龄先生书法作品
IMG_8350.JPG
IMG_8349.JPG
IMG_8345.JPG
鲜花(677)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20-1-10 03:45 | 显示全部楼层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4 v3 K: z7 a. i4 y2 _3 s7 ?. K
出自唐初虞世南的《蝉》
0 R! I3 @2 g9 G, W
. X; {3 m1 _7 y* W4 x7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8 f$ O7 t- G) t3 \: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S7 w6 p/ W2 M+ d* R3 W" W

* ?% o. N, b1 m5 _赏析8 V; M6 g& s- h/ f3 D
  这首托物寓意的小诗,是唐朝时期的人咏蝉诗中时代最早的一首,很为后世人称道。
% ~: V/ v; c2 j6 ]+ ?) ^  _
: F; f) ~+ t) i; r6 c  首句“垂緌饮清露”,“緌”是古人结在颔下的帽带下垂部分,蝉的头部有伸出的触须,形状好像下垂的冠缨,故说“垂緌”。古人认为蝉生性高洁,栖高饮露,故说“饮清露”。这一句表面上是写蝉的形状与食性,实际上处处含比兴象征。“垂緌”暗示显宦身份(古代常以“冠缨”指代贵宦)。这显贵的身份地位在一般人心目中,是和“清”有矛盾甚至不相容的,但在作者笔下,却把它们统一在“垂緌饮清露”的形象中了。这“贵”与“清”的统一,正是为三四两句的“清”无须藉“贵”作反铺垫,笔意颇为巧妙。$ O) ?0 n  j/ F+ N& K) n0 `" B, c5 s
) X5 s4 \, ~' Y, B7 [/ l
  次句“流响出疏桐”写蝉声之远传。梧桐是高树,着一“疏”字,更见其枝干的高挺清拔,且与末句“秋风”相应。“流响”状蝉声的长鸣不已,悦耳动听,着一“出”字,把蝉声传送的意态形象化了,仿佛使人感受到蝉声的响度与力度。这一句虽只写声,但读者从中却可想见人格化了的蝉那种清华隽朗的高标逸韵。有了这一句对蝉声远传的生动描写,三四两句的发挥才字字有根。2 q' \# n) s5 {: R' g, t) J
, `: h$ D& @3 S0 }2 Z; U" v5 ~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这是全篇比兴寄托的点睛之笔。它是在上两句的基础上引发出来的诗的议论。蝉声远传,一般人往往以为是藉助于秋风的传送,诗人却别有会心,强调这是由于“居高”而自能致远。这种独特的感受蕴含一个真理:立身品格高洁的人,并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藉(例如权势地位、有力者的帮助),自能声名远播,正象曹丕在《典论·论文》中所说的那样,“不假良史之辞,不托飞驰之势,而声名自传于后。”这里所突出强调的是人格的美,人格的力量。两句中的“自”字、“非”字,一正一反,相互呼应,表达出对人的内在品格的热情赞美和高度自信,表现出一种雍容不迫的风度气韵。唐太宗曾经屡次称赏虞世南的“五绝”(德行、忠直、博学、文词、书翰),诗人笔下的人格化的“蝉”,可能带有自况的意味吧。沈德潜说:“咏蝉者每咏其声,此独尊其品格。”(《唐诗别裁》)这确是一语破的之论。
- b0 c* x9 ?3 l1 I# D; t
# l3 r  Q. S. L  清施补华《岘佣说诗》云:“三百篇比兴为多,唐人犹得此意。同一咏蝉,虞世南‘居高声自远,端不藉秋风’,是清华人语;骆宾王‘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是患难人语;李商隐‘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是牢骚人语。比兴不同如此。”这三首诗都是唐代托咏蝉以寄意的名作,由于作者地位、遭际、气质的不同,虽同样工于比兴寄托,却呈现出殊异的面貌,构成富有个性特征的艺术形象,成为唐代文坛“咏蝉”诗的三绝。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20-3-5 03:06 | 显示全部楼层
鲜花(677)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20-3-9 14:16 | 显示全部楼层
鲜花(22) 鸡蛋(1)
发表于 2021-2-25 11:13 | 显示全部楼层
wonderfu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埃德蒙顿中文网

GMT-7, 2024-5-4 17:39 , Processed in 0.143518 second(s), 15 queries , Gzip On, APC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